工業霸主

468 東北(1/3)

    這就是東北!

    盡管在出發之前已經對東北的資料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盡管在前一世的時候,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早有耳聞,但當林振華陪著何海峰來到位於渾北市河西區的渾北鍛壓機床廠工人居住區外麵的時候,他還是被眼前的衰敗景象震撼了。

    這是一片建於50年代的平房,從某幾戶人家的門牌上,依稀可以看到“工人新區”這樣的字樣,隻不過這個所謂的新區,建成至今已經有40年時間,昔曰的光鮮已成過眼雲煙。

    小區中所有的房子都已經破舊不堪,隨處可以看到住戶們自己用鐵皮、木板、塑料布等材料修繕過的痕跡。由於居住麵積不足,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屋後加蓋出了一截棚子,把兩排房子間的道路壓縮得僅容一輛汽車通過。有些人家用這些棚子作為廚房,還有一些人家則索姓居住在這些棚子裏。在其中一個棚子的窗戶上,林振華還看到了一個已經褪色的紅喜字,可以想見,那曾經是一處簡易的婚房。

    時值寒冬,整個小區被覆蓋在一片白茫茫的積雪之中。據了解,這場雪是半個月前下的,但林振華放眼望去,小區中許多道路上的雪還是完整的一片,全然不像是有人來回走動過的樣子。小區一片死氣沉沉的,如果不是還有一些炊煙飄起,林振華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一座被廢棄的城市。

    林振華與何海峰是在幾天前來到渾北市的,和何海峰一起前來的,還有國家經貿委、勞動部、機械委等部門的一些官員。何海峰此次東北之行,是受國務院的指派,帶隊前來實施一個叫做“東北老工業基地綜合改革”的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在於扭轉東北重工業企業大麵積嚴重虧損的局麵,解決嚴重的職工下崗失業問題,實現老工業基地的複興。

    為了振興東北,國家製訂了一係列的政策,包括從非常緊張的財政資金中抽出100個億,用於對處於困境中的企業進行輸血、救治。此外,在涉及到企業重組、兼並、改製等敏感問題方麵,國家也給予了極其寬鬆的政策,授權何海峰相機行事。

    何海峰事先對東北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認為要救活那些瀕臨破產的企業,必須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而能夠把這些理念帶進來的,隻有國內的優秀企業。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找到了林振華,希望林振華能夠隨他一起到東北來,幫助他兼並或者重組一批企業。通過這個過程,一是摸索經驗,二是建立樣板,以便其他企業仿葫蘆畫瓢。

    何海峰一行所到的第一站,就是遼寧省的工業重鎮渾北市,這是一座曾有“東方伯明翰”美譽的特大型工業城市。在這座城市裏,曾經誕生過新中國工業史上的許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台汽輪發電機組、第一台風動鑿岩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台內燃機車等等。在計劃經濟年代裏,這座城市僅機床產量就占到了全國的近3成,是響當當的“共和國長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