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455 棒子來了(1/3)

    “嗬,不錯嘛,現在南都也成了國際大都市了。”林振華搖著頭,自言自語地念叨著,走到了徐忠的麵前。

    “林總,一路辛苦了,來,把包給我吧。”徐忠忙不迭地伸出手,便要幫林振華拎包。

    林振華閃開身,指了指張逸華道:“小徐,你幫張工拎包就可以了,我還沒到七老八十的時候。”

    徐忠並不是林振華的專職司機,不過他也知道林振華一向不喜歡別人過於奉承他。聽到林振華拒絕自己幫他拎包,徐忠也就不再勉強了,他走到張逸華跟前,伸出手接過了張逸華手裏的包。

    張逸華是50出頭的人了,自然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年輕人的照顧。他空著手,嗬嗬笑著對林振華說道:“林總,你這不是諷刺我七老八十嗎?”

    “呃……失言了,失言了。”林振華道歉不迭。

    三個人向著停車場走去的時候,林振華不經意地指著剛才自己看到的那幾個外國人,對徐忠問道:“小徐,怎麽,咱們南都現在也有韓國人了?”

    徐忠扭頭看了一眼,不屑地說道:“可不是嗎,從去年中韓建交開始,韓國人到咱們江南省來的就越來越多了。南都還算少的,咱們潯陽才叫多呢,這大半年你不經常在潯陽,還不知道吧,咱們潯陽已經有了幾十家韓資企業了。”

    “有幾十家韓資企業了?”林振華嚇了一跳。

    徐忠說的沒錯,這大半年時間裏,林振華在潯陽呆的時間真不多,他一會跑曰本,一會跑俄羅斯,即使在國內的時候,也是到處去視察工作或者和各式各樣的單位談合作,很少有在潯陽呆上幾天的時候。像韓資企業落戶潯陽這樣的事情,他居然毫不知情。

    如今的潯陽,不僅是江南省最重要的經濟開發區,即使在全國,也是很有一些影響力的。漢華重工的規模自不必說,即便是那些依托於漢華重工而發展起來的配套企業,如今也已經發展得紅紅火火了。例如當年隻有5台機床、18名工人的茂喬齒輪公司,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擁有幾百台各式設備,近千名工人的規模,在國內齒輪行業裏占有了一席之地。

    此外,在80年代末的時候,林振華鼓動潯陽市政斧參團去海外招商搞代工業務,並且拿出了上千萬的資金扶持那些代工企業。幾年過去,當年撒下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形成了數百家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一個潯陽工業區已經初具規模了。

    產業集聚這種事情是具有馬太效應的,所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有了一個初步的工業區,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商到這裏來投資。因為在這裏投資建企業,很容易解決生產協作的問題,這比到一個不成熟的地區去投資要好得多。

    南都市也已經看到了潯陽工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厚皮涎臉地提出了一個南潯工業走廊的設計,要從潯陽到南都建立一條綿延100多公裏的工業帶。當然,工業帶的建立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不過,在南潯公路和南潯鐵路的100多公裏沿線地區,已經形成了五六個工業集聚區,稱為南潯工業群或者工業鏈,應當還是可以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