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452 自然時效(1/3)

    繼5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中俄合作就這樣展開了。為了讓俄羅斯政斧中那些新西方的新貴們在西方國家麵前能夠有所交代,中俄雙方采取一種心照不宣的民間驅動的方式,把絕大多數的合作都交給了民間機構去完成。

    數以百計的中國商人投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跨國貿易,他們用中國積壓的輕工業品和農產品,從俄羅斯企業那裏換來各種重工業產品,然後再把這些重工業產品轉賣給國內的企業,從中獲取超額利潤。當時的中國剛剛從經濟低迷中走出來,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增長,對於原材料和機器設備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還有一些商人則看得更遠,他們組成財團,到俄羅斯去投資各種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和森林等。林振華請吳榮祥帶人去采伐的那3000平方公裏森林,就是他和另外幾十位企業主聯合投資買斷的。那些木材運回國內之後,能夠加工成家具、地板以及其他建築板材,正好迎合了中國家庭大規模喬遷新居後裝修和更換家具的需要。林振華知道,國內木材市場的繁榮至少還能持續20年以上,誰手上掌握了森林資源,未來可就是財源滾滾的。

    還有一些交易則是必須在官方層麵上完成的,那就是軍事裝備方麵的交易。由於受到海灣戰爭的刺激,中[***]方迫切希望獲得高新技術裝備。俄羅斯方麵為了擺脫經濟上的困境,也顧不上考慮諸如“遠交近攻”之類的顧忌,向中國提供了包括驅逐艦、常規潛艇、高速反艦導彈、重型殲擊機等在內的一大批裝備。從中國來的這些訂單也讓斷糧多曰的許多俄羅斯軍工企業重新燃起了炊煙。

    林振華是中俄合作的積極倡導者,他的漢華重工,自然也成為在這項合作中得益最多的民間企業。

    在這項合作中,漢華重工獲得了上百名俄羅斯的技術專家,以及幾百名高級技工,這些人才被分配到化工設備、機床、汽輪機、製冷設備等各個項目中,使各個項目的技術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由於有來自於俄羅斯的專家參與,漢華技術情報研究所對於俄羅斯資料的分析也深化了許多。在原來,中國的研究人員們由於不了解俄羅斯方麵的研究思路,看這些資料隻能是一知半解。等到俄羅斯專家來了之後,給大家講解了前因後果,許多困擾中國研究人員多時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從俄羅斯弄來的設備也不少,極大地充實了漢華重工的各個生產部門。這些設備如果要在市場上購置,起碼得三五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而林振華把它們從俄羅斯收購過來,也就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代價。在這些設備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安雁、熊立軍他們用積壓的家電換來的。

    除了人才和設備之外,林振華還從俄羅斯的一些大型工廠中淘到了一些非常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數千噸存放了多年的鍛件和鑄鐵件。可別小看這些傻大黑粗的鐵塊,它們在工業生產中可是無價之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