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434 消化尼宏重工(2/3)

    收購尼宏重工,花費了3億美元的資金,這筆錢不是漢華重工一家能夠拿得出來的,林振華不得不四處化緣籌錢。

    第一個化緣的對象,就是化工設備聯盟裏的各家企業,這些國營大廠手裏還是能夠擠出一些現金來的。這些錢,一部分算是借給漢華的,另一部分,則屬於湊份子,在漢華重工收購了尼宏之後,用從尼宏工廠裏拆卸回來的設備償還。

    第二個資金來源就是銀行了。漢華重工是總設計師親自種的試驗田,江南省和潯陽市誰敢怠慢?林振華一張嘴,省裏和市裏就開足馬力,聯係各家銀行為漢華籌款。

    國家計委對於漢華重工收購尼宏重工一事也給予了積極的支持,何海峰專門打了一個報告,為林振華申請到了5000萬美元的財政扶持資金。這筆錢當然未來還是要還的,不過還款期限和利息方麵,都非常優惠。這種中國企業到國外去進行跨國並購的例子,在當時十分罕見,國家也希望拿漢華做一個試點,探索一下這種全新的業務模式。

    餘下的,就是三三兩兩的一些友情讚助了。例如馮茂喬,當年差一點把自己的齒輪公司捐獻出去,如今政策已經明朗,他也不再擔心了。林振華把他的捐獻企業申請書還給他的時候,他當即表示,願意借500萬美元給漢華,幫助漢華收購尼宏重工。

    安雁和熊立軍也助了一臂之力,兩家湊了一千多萬美元出來,並且揚言不夠還可以再湊。開商場的就有這麽一點好處,那就是手頭經常有一些流動資金。林振華知道他們兩家目前正在籌劃著擴大連鎖店的覆蓋麵,包括要去非洲開十幾家分店,資金正是緊張的時候,便沒有更多地向他們借錢。

    林林總總的這些錢湊起來,林振華終於湊夠了3億美元,完成了對尼宏重工的收購。要說起來,這也算是一次以蛇吞象的收購活動了。如果不是曰本遭遇金融危機,加上尼宏重工的海外市場被漢華等企業擠得支離破碎,恐怕林振華再等上5年也不一定能夠吃得下這樣一家大企業,要知道,尼宏重工在最輝煌的時候,市值可是接近了50億的。

    公司已經到手了,林振華現在想的,就是趕緊讓這家公司產生效益,掙回錢來償還各處的借款。

    按照原定的計劃,尼宏重工在九州的兩家工廠將被完全拆除,所有的設備將運回中國,重新組裝起來,建立起一家新的工廠。尼宏重工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生產成本過高,這個問題在曰本本土是無法解決的,隻有把工廠遷回中國,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降低成本,才能讓尼宏重工的這些先進生產設備發揮出效用。

    在福井和鶴岡,還有另外兩家尼宏的工廠,林振華決定把這兩家工廠保留下來,繼續進行生產。尼宏重工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工人,有些精密加工的工作,還需要依靠這些工人來完成,林振華一時很難在國內找到足夠多同樣優秀的工人來取代他們。經過慎重研究,林振華決定,在曰本保留兩家工廠,把那些低素質的普通工人辭退掉,保留那些技術過硬的高級技工,專門從事一些高端設備的製造。至於在中國能夠完成的生產,那就毫不客氣地拿回去自己人幹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