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423 減振(1/3)

    一根長120毫米,直徑5毫米的圓柱形鋼材試樣水平地懸掛在兩根金屬細絲上,細絲的兩端分別連接著晶體換能器的激振級和拾振級,再往外則是信號發生器、信號放大器、示波器、頻率計等各種試驗設備。

    林芳華和師妹何小瑜站在實驗台前,一絲不苟地進行著試驗前的調試。林芳華的眼睛裏布滿了血絲,臉上滿是倦意,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她的手有些微微地顫抖,那是長時間連續工作之後的疲勞所致。

    她們正在做的,是金屬材料的減振姓能測試。這種測試的方法稱為彎曲共振法,其原理是先由信號發生器產生出一個與試樣固有振動頻率相同的振動信號,激發試樣的共振。然後再關閉振源,記錄試樣振幅的自由衰減曲線。試樣的振幅衰減得越快,就說明材料的內耗越強,其減振姓能越好。

    尋找一種減振姓能良好的鋼材,是這一次研發乙烯壓縮機驅動用工業汽輪機項目的關鍵一環。工業汽輪機的葉片要承受長期、高速的運轉,葉片材料的減振姓能是影響葉片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如果葉片減振姓能差,在運轉時就容易發生高頻振動,導致汽輪的噪音過大,同時葉片也易因疲勞而發生斷裂。

    葉片材料的研究,是由華青大學的安子軒教授承擔的,林芳華是安子軒的助手,擔負著檢索資料以及進行後期材料測試的工作。按照安子軒原來的估計,他們大約需要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所有的工作,拿出一種符合減振姓能要求的鋼材。但在得知林振華被停職的消息後,林芳華主動請纓,揚言三個月之內一定拿出適用的材料。

    林芳華如此發狠是有其原因的,她知道,她無法在社會關係或者政治方麵幫上哥哥的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技術來幫助哥哥。大乙烯是林振華牽頭搞起來的項目,這個項目如果失敗了,那些往林振華身上潑髒水的人就更有話可說了。反之,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林振華則會成為引領自主創新的功臣,所有想攻擊他的人,都要重新掂量一下他在中央領導心目中的份量了。

    從那時起,林芳華就把自己的鋪蓋卷搬到了資料室裏,資料室的資料員們知道她是林振華的妹妹,自然也不好阻攔。林芳華每天早上從食堂裏買回來四個大饅頭作為一天的食物,然後便不再出門,埋頭在資料室裏翻閱那些沾滿灰塵的蘇聯材料。

    沒有人知道林芳華在那些曰子裏每天睡幾個小時,資料員們隻知道她幾乎是拿咖啡當白開水喝,這使得她的神經一直都是處於高度亢奮狀態的。

    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林芳華就消化掉了數以噸計的蘇聯實驗資料,掌握了蘇聯在研製減振材料方麵的經驗。結合自己在美國留學期間所學的知識,林芳華提出了減振合金材料的研製思路。

    僅僅有了思路還是不夠的,減振合金的減振姓能如何,還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林芳華開出了一張長長的實驗清單,請煉鋼廠按照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生產出各種試樣,然後便在實驗室裏一個試樣一個試樣地進行著測試。

    安子軒給林芳華派來了幾名助手,分別是華青大學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這些助手們能夠幫助林芳華做材料的測試工作,但對於實驗數據的分析,還需要林芳華親自來完成。她要根據每一種配方的測試結果,來修正自己的理論,進而提出新的配方。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考驗的是分析人員的理論功底以及資料積累的程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