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219 會議文件(1/3)

    解決了政治錯誤的問題,林芳華一身輕鬆,和何嵐又打鬧起來了。何海峰把林振華叫進自己的書房,和他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老何,最近忙什麽呢?我聽阿姨說,你已經好幾個月沒休息過了。”林振華看著何海峰滿桌子的書籍和稿紙,好奇地問道。他知道何海峰的東西都是有一定密級的,所以也不會隨便去翻閱。

    何海峰道:“在寫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份稿子改了有上百遍了。不過,現在差不多接近尾聲了。到月底的時候,你們就能夠看到了。”

    “上會的文件?”林振華猜測道。

    “沒錯,十二屆三中全會要審議的一個文件。文件的調子是中央領導親自確定的,非常大的手筆啊。這個文件如果通過了,那麽這一次三中全會的意義,完全可以和上一次三中全會相媲美。”何海峰說道。雖然有紀律的約束,他不能向林振華透露相關內容,但他仍然需要與林振華分享心中的激動之情。

    林振華隱隱地記得,在曆史上,這一次三中全會將會通過一部有關經濟體製改革的綱領姓文件,並正式確定“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樣的提法。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正式承認社會主義經濟也是商品經濟,從而在計劃經濟的堅冰上撬開了第一道裂縫。

    當然,與後來市場經濟的提法相比,“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實在是太初級了,但在當時,跨出這一步卻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正因為跨出了這一步,在這一次會議之後,中國的改革便進入了快行線,許多變化將會令人眼花繚亂。

    “你看我這一桌子書。”何海峰苦笑著對林振華說道,“文件中的每一個提法,都要在馬恩列斯的原著中找到依據。如果沒有依據,那麽就麻煩了。”

    “輕輒開除,重輒判刑啊。”林振華嗬嗬笑著說道。

    “差不多吧。”何海峰可沒有林振華那樣輕鬆。他與林振華不同,林振華有著後世的經驗,知道這一切將會如何發展。而何海峰是經曆過無數政治風浪的,他腦子裏隻有路線鬥爭的殘酷記憶。

    “改革的步子還是太小了,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到1870年的著作裏去找依據,我們怎麽可能追上1984年的時代列車?”林振華說道。

    何海峰道:“小林,你不要著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大家接受了這麽多年經典著作的熏陶,你一下子要把這些經典給抽掉,難免會有人不適應。一旦他們思想上想不通,變成改革的阻力,這不是更耽誤時間嗎?”

    “這就是中國特色吧。”林振華無奈地說道,“就像我們公司和漢華機械廠合作搞化工設備基地,明明就是股份製經營,非要說是聯營,什麽都不敢明確下來。現在這樣做倒是無所謂,將來時間長了,掙的錢多了,肯定會出矛盾的。產權不清,曰後必定是一攤子爛賬。”

    “說起你們那個化工設備基地的事情,我倒要跟你說說。”何海峰道,“這件事情,我們體改委內部也討論過了,大家覺得,你們這種嚐試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利用國際市場盤活國內的裝備製造企業,在我們當前非常有現實意義。中央領導的看法,和你還有幾分相似之處,他們也認為你們的步子邁得太謹慎了,為什麽不能直接一步就搞成股份製企業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