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第二十八章:螳螂捕蟬(2/2)

    既便是震天雷,也隻是聲音很響,嚇唬人還行,殺敵的作用有限。

    這些火器用來守城,還能發揮一些作用,宋軍是準備攻城的,火器也隻帶了一點火蒺藜,毒火箭,至於震天雷,用來發射震天雷的火炮,實在是太過沉重了,隻適合架在城牆上守城用,行軍打仗太不方便了,沒有人會帶著它行軍打仗。

    義軍不斷用手榴彈和土炸彈壓製宋軍,雙方都出動了弓弩手。

    宋軍的確是想用弓箭射殺義軍,可義軍出動弓弩手,卻不是想要單純的靠箭殺敵,而是借助弓弩把土製炸彈射向更遠的敵人。

    兩軍的前麵,都已經開始混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極大的限製了義軍使用火器。

    火器的殺傷力再大,也不會認清敵人還是自己人,隻要爆炸了,都是無差別對待,義軍自然要小心使用了。

    隻有用弓箭將土炸彈送到更遠的前麵,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殺敵效果。

    一方火器威力驚人,一方畢竟是正規軍,又長期在西北邊境上與敵廝殺,雖然麵對遼兵和西夏兵,總是敗多剩少,但作戰經驗豐富,遠不是義軍這種雜牌軍可比,因此雙方打的不可開膠,旗鼓相當,難分勝負。

    劉廷慶比較怕死,但王淵和韓世忠卻是勇猛善戰,打仗時都是奮勇當先,手下的將領都很服他們,所以作戰時也表現的非常勇敢。

    宋軍麵對義軍動不動就來一顆手榴彈?落在哪裏,哪裏就死傷一片,人仰馬翻,士氣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戰鬥力大打折扣。

    富陽守將李勇,餘抗守將李廣利,臨安守將劉子豪,各率領三萬人出城,向盧振剛設伏的山區包圍了過去,按照大元帥張軍的說法,童貫是一個很有軍事能力,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手下又頗多名將,所以必須全力以赴的對待,不可輕敵。

    牛振剛派人打探到的消息是,宋軍五萬人前來攻打臨安縣城,牛振剛心裏就在想著,後麵的十幾萬宋軍,會不會悄悄的進了臨安縣境內,侍機而動。

    又或者是明著強攻臨安縣城,主力人馬跑去圍攻別的縣城,是聲東擊西的辦法。

    為了更穩妥的把宋軍給包了餃子,牛振剛派人送信給了大元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富陽,餘杭,臨安縣城的五萬守軍,抽出三萬來,向他設伏的地點合圍,等到他伏擊宋軍的前鋒營之後,如果還有宋軍從後麵趕過來解圍,那麽他們三支隊伍,便迅速的完成合圍,斬斷宋軍的退路,把戰場鎖定在設伏區內,避免臨安,富陽四縣,受到戰事的波及,造成很大的損失。

    張軍看了之後,認為牛振剛提出來的方案,雖然比較大膽,但確實值得一試,即便是宋軍真的聲東擊西,也可以最快的集中兵力,支援受到宋軍圍攻的任何一個縣城。

    如果宋軍主力真的在後麵,傾巢而動,十九萬兵馬,又占據主動,未嚐不可與宋軍硬碰硬的打一場硬仗。

    隻要支持兩天時間,杭州城的五萬精兵,至少也能抽出三萬來,趕過去支援戰鬥,勿求一戰解決了朝廷的平叛大軍。

    到時候,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義軍的手中了,兩浙路盡在掌握之中,對於急需要擴充地盤的義軍而言,實在是太及時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