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第十四章:最後防線(1/2)

    童貫的二十萬大軍,逐一的擊敗各路義軍隊伍,雖然每次都是打勝仗,但也不是沒有付出傷亡代價的。

    曆時八個月之久,二十萬禁軍死傷達到了五萬之多,才終於平定了兩浙路除杭州府以外的叛亂。

    此時已是宣和七年十月,童貫離開京城開封也近十個月了,他看著北方東京的方向,心裏想著速戰速決,希望可以在新年之前,順利平叛,班師回朝。

    駐守在餘杭,富陽,蕭山,臨安等縣的義軍,已經做好了堅守各城,和朝廷大軍抗爭到底的準備。

    對於義軍來說,他們已經是避無可避了,因為張軍雖然接納了他們的投誠,但卻沒有讓投誠的義軍,進入杭州城內。

    張軍給他們的理由就是,杭州城內地方有限,容不下太多的人。

    杭州被方臘焚毀後,至今不過五年,戰爭的痕跡尤在,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張軍並不想讓戰火,再次波及杭州城。

    自從朝廷的二十萬平叛大軍到了兩浙路之後,張軍陸續接收了兵敗後,前來投誠的義軍隊伍,足足有了十幾萬之多,全部被他安排在了杭州附近的各縣駐紮。

    但各支義軍隊伍又全部被打散之後,重新進行了整編,其中也有三成的兵源,是由張軍這邊招收的義軍,也有攻城時收降的一些官兵。

    杭州城內外的義軍總數,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麵對十五萬禁軍,如果還是敗了,張軍也隻能認輸了。

    富陽,餘杭,臨安,蕭山四縣,拱衛著杭州府,是杭州最後的屏障,張軍在四縣各派了五萬義軍駐守。

    十五萬平叛大軍,首先抵達了淳安縣,淳安縣歸屬嚴州府,也就是曾經的睦州,方臘起義之後,大宋改睦州為嚴州。

    盡管方臘起義失敗了,他的七萬義軍也被殺了,但還是有不少方臘的殘餘力量保存了下來。

    而且方臘起義的影響力非常強大,被朝廷鎮壓後,很容易死灰複燃。

    朝廷在方臘起義之後,雖然有所收斂,停止了花石綱的迫害和壓榨。

    但近年又因為朝廷為了贖回燕雲十六州,向金國支付大量的贖金,又一次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令百姓們苦不堪言,不得不再一次的加入到了反叛朝廷的起義軍中。

    張軍的義軍把聲勢造大了之後,不少人又冒了出來,繼續高舉起義的反旗。

    雖然勢力和義軍人數,與方臘在的時候,無法相提並論,但嚴州地形複雜,千島湖中有上千個島嶼,朝廷的平叛大軍,想要逐個擊破,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淳安縣與青溪縣同屬嚴州,受到方臘起義的影響也很大,義軍的隊伍也不少。

    然而義軍隊伍分散,非朝廷平叛大軍之敵,為了速戰速決,童貫命十五萬平叛大軍,兵分五路,分別向青溪,建德,淳安,桐廬,壽昌,同時展開平叛清剿。

    朝廷的平叛大軍已經打到家門口了,再往前一步,便要進入張軍的勢力範圍了。

    駐守在臨川縣的最高義軍首領,乃是義軍中的三大首領之一的盧振剛,被封為義軍的三元帥。

    占領了杭州城之後,很多的義軍元老都開始膨脹了,紛紛建議張軍稱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