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第七章:官兵來襲(二)(1/2)

    張軍他們所藏身的山賊窩,位於餘杭縣和富陽縣交界之地,距離杭州隻有不到百裏的路程,禁軍隻需要一天時間,便可以趕到。

    不過這片山區很大,地形也很複雜,蘇文燦和萬鬆林帶來的禁軍和衙役,加上地方民團,湊夠了一千人,趕到了出事的山腳下之後,就地的安營紮寨。

    此時天色已晚,蘇文燦雖然是個文官,但也知道晚上是不能摸黑搜山的。

    張軍收到的消息,是探子用信鴿傳遞的,加上早已經做過準備,所以並不是很驚慌。

    加上來的官兵隻有千人,就更加不懼了。

    可是第二天,又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餘杭和富陽兩縣的官兵,也被杭州知府和知州下令,調過來支援了。

    張軍當時派人下山劫道時,為了安全考慮,是在餘杭境內的山下做的案,而他們藏身的山上,確是在富陽縣的境內。

    餘杭和富陽交界的山區地帶,山上藏著大量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山賊,餘杭縣令和富陽縣令都是心知肚明,但確誰都不想管,也管不了。

    杭州府對於這些不成氣候的山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年中偶爾掃蕩幾次,對朝廷有個交待便可。

    說白了就是,把這些山賊掃蕩完了,以後還需要他們做什麽?手中沒有錢花的時候,又找什麽理由向朝廷伸手要錢。

    不過這一次,大家都知道,必須動真格的了。

    可是山上賊匪眾多,誰也不知道要對付的是那一夥山賊。

    餘杭縣和富陽縣的縣尉,兩人心裏是最不想帶兵來參與這次行動的,危險不說,山上很多的山賊,可都是他們的揺錢樹。

    山賊也是要生活的,派人去餘杭或富陽縣城,采買一些山上必需的生活物資,那是常有的事情。

    兩縣的縣尉,管著兩縣的治安,沒有那個本事上山剿匪,但山上賊匪下了山,他們還是很有手段對付的。

    一來二去的,山上的山賊下山進城,也都懂規矩了,每次都要把關係打點好,把該喂飽的人先喂飽了。

    這一次的行動,聽說要無差別對待,徹底的掃蕩這片山上的賊匪,這以後沒有了山上的賊匪,他們還怎麽撈錢呀?

    聚齊了餘杭和富陽的官兵,足足有二千多人了,根據兩縣提供的情報,這片山上雖然賊匪眾多,具體人數不詳,但最大的賊窩裏,頂多也就是二三百個賊匪,用二千人對付,足足有餘了。

    蘇文燦和萬鬆林都是讀書人出身,他們都是不喜歡冒險的人,因此,他們把二千人分成了三隊,餘杭縣縣尉楊青,帶領餘杭縣的五百人為一隊,富陽縣縣尉況達,帶領富陽縣的五百人為一隊,蘇文燦和萬鬆林帶著從杭州帶來的一千人為一隊。

    蘇文燦和萬鬆林帶一千人,從正麵往山上搜索,楊青率五百人往左冀搜索,況達率五百人往右搜索。

    山下來了二千官兵,山上的各路人馬,早已經知道了消息,一個個的都尤如驚弓之鳥。

    以前官軍也上山剿過山賊,但都是餘杭縣和富陽縣的縣尉帶隊,人數不會超過五百人。

    這片山區麵積這麽大,五百人進山能剿滅什麽山賊,看到官兵上了山,附近落草的山賊,早就提前躲了。

    逼的大家急了,大家都團結在一起,隨便都超過了官兵的人數,根本就不怕官兵了。

    不過也總會有倒黴的山賊,撞到官兵的手裏,這樣一來,官兵也能有了交待,不會去和團結在一起的山賊硬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