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

006日本文學的美(3)(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不過西方一部分的確加以日本化了。

    例如觀看現存的西方前輩名家的繪畫,雖說是西洋畫,但卻使人聯想到日本文人的畫風。

    還有關於西方自然主義文學的影響,在日本有田山花帶1871 - 1930、島旗藤村1872 - 1943、得田秋生1871 - 1943的作品。

    日本是翻譯大國,西方新聞學及早被介紹過來。

    可以說,如今仍然活躍的文學家們,是同西方文學一起一步步走過來的。

    然而在外國人眼裏,或許是日本式的,再過些時候,這類西方風格的文學也就成為日本風格的了。

    明治大政,還有戰前的文學,近日回頭看看,明顯就是這樣。

    這或許就是日本人的命運吧。

    這個民族的命運不在世界別處,他同日本的創造有何聯係?

    這就是我們重大的問題。

    大約千年前的往昔,日本民族按照自我需要,吸收消化中國唐朝文化,由此產生了平安王朝之美。

    明治百年,吸收西洋文化的日本人,果真產生出可以同平安王朝相比較的美了嗎?

    縱令不是王朝,即便像連倉時代的文化,江戶時代的文化,總之,這些世界上獨特的文化究竟產生過沒有呢?

    因為在過去的時代,曾創造出日本獨特的文化,在民族力量絕沒有衰敗的今日,我在想,能否為世界文化貢獻日本的新的創造呢?

    也許正在創造著什麽?

    我因為側身於這個時代之中,不容易鬧明白。

    不,或者這是今後的事,即使稍稍晚於經濟與生產的隆盛,文化的隆盛終將會到來的。

    明治是明顯博興的時代,明治百年的今日,究竟是博興的時代,還是正在步入爛熟的時代?

    同樣因為自己身處其中,很難做出判斷。

    但我覺得似乎是個未熟的時代,既沒有充分吸收西洋文化,也沒有經過消化而變成日本風格。

    平安王朝自從89四年廢止遣唐時約過百年之後迎來道長時代。

    江滬時期 1639年 實行鎖 國V 十年之後迎來園路時代,由於斷絕了同外國的交通,確實使得文化實現了純粹的日本風格,但不光是這個原因,道長和原路是爛熟時期。

    時至今日當然不會夢想實現什麽鎖國,但與海外諸國的文化交流逐漸繁榮的時候,宛若世界博覽會一般存在。

    必須樹立自己本國的文化,並且必須懷著創造世界文化的目的而創造民族文化,同樣也懷著創造民族文化的目的而創造世界文化。

    或許這就好比跨越文化交通的地域,將今日同往西鄉對比,我有時會突發這樣的奇想。

    例如11世紀開頭的子事部清場納延與河泉事故,他們和17世紀後半的鬆尾芭蕉所學習和推崇的古典都是共通的,其數量很少。

    不僅是日本的古典,中國的古典也是如此。

    13世紀的藤原定家,15世紀的釋阿迷、何宗祺也都一樣。

    子平安至江湖的古典世界。

    相同的古典相互交流、相互呼應和相互組合,這是日本文學傳統的脈絡。

    這一些既因明治西方文學的遺入而被分流,別的血脈混合進來,因而遭遇巨大的變革。

    但是隨著時光的推移,我依舊感到古典的傳統繼續流通。

    昭和44年1969九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