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

003不滅的美(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3集不滅的美每一旦出現於這個世界,絕不會滅亡世人。

    高村光太郎1883 - 1956這樣寫道美雖然連續不斷地演變,但以前的美不會死去。

    民族的命運興亡乃無常,其興亡之後所保留下來的,就是這個民族所具有的美,其他東西隻留存於傳承與記錄之中。

    崇尚美的民族,就是崇尚人的靈魂與生命的民族。

    這些話皆因血的人與血的時代的關係而滲入我胸中。

    那是昭和28年,1953日本投降8年,和平條約生效一年,日本戰敗的虛脫、荒廢與昏迷尚未至愈的時代。

    寫下這些話的老詩人,因戰時高唱戰爭讚歌,因戰敗而作為戰犯受到世間指責,詩人自我懺悔為暗淤,遂隱遁於東北寒冷地帶的小屋自慰流竄而終其一生。

    這是他晚年的話。

    高村作為雕刻家,曾遊學信仰,且具有廣泛東西古今美術之教養。

    其人所說民族具有的美,自然是世界眾多民族的美往來於心中的反應。

    然而他說這話時,這個民族已經處於衰亡,但至今仍保留和生存著民族之美,其中一部分尤其強勢,為高村所記起。

    我認為高村將戰敗背負於自身,幾乎看作亡國而傷悲,在此基礎之上而想起日本民族之美來,認為這種美不會滅亡,並為之發言。

    受挫折的老詩人確信日本美的不滅,從而尋出自我救贖和耕生之路,而我隻能為日本的悲哀唱耽擱。

    戰敗後不久,我曾經寫過日語中所說的悲哀,是與美相同的語言,不過我當時認為寫作悲哀更加審慎而又符合時宜。

    高村光太郎的言語按照我的理解而滲入我心。

    戰時的歲月,我贏得了親近日本古典文學的實踐。

    現在文學的自由與生動被剝奪了,古典的國粹獲得倡導,對我來說多少也有些誘惑。

    然而,我所親近的源氏物語、11世紀初與士丁時代1338或1336 - 1573的文學,既使我忘記戰爭,又是使我淩駕於戰時以上的美。

    在那個士丁時代,自金格寺1397的足力藝滿將軍旗至後來的銀格寺14八3的議政1435 - 1490所謂東山時代的文學藝術也引起我的興趣。

    長期戰亂所造成的荒廢,悲慘窮困的京都,對於美的傳統的保存、渴望與創造,都是和戰時的我一脈相通的。

    芭蕉1644 - 1694說過西行的河歌,棕旗的連歌,雪洲的繪畫,厲修的茶道,始終以一而貫之,且風崖中物遂造化,而與四十為友,所見無處不化。

    索斯無視不悅,他闡述自己的風雅美學索舉仙人宗奇1421 - 1502於雪中1420 - 1506皆為亂世中人,芭蕉有聚雲俗是煙留酒,更私宗歧安。

    此句因聯想起宗奇夏東國時作於安氏的排句而做成。

    宗歧的原句是俗氏久居,苦食魚草,安食芭蕉。

    還在澳洲小道寫道古人亦多有死於行旅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