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婦有點辣

1188:人民日報的采訪(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老陳,老陳你咋回事兒?”

    邵光榮可尷尬呢,帶著記者來,陳錫良和人家握了手往廁所衝。

    尿急不知道忍一忍啊,這動作真上不了台麵!

    “沒事兒,我今天的時間安排的很充裕。”

    一起來的記者也笑。

    邵光榮跑去廁所一看,陳錫良在那裏抽自己大嘴巴子呢,左右開弓的抽,一邊嘴裏還念叨著“是夢不是夢”。

    “老陳,你是不是有毛病,趕緊出去,人家黃記者在等著呢!不是夢,是真的,瞧你這沒出息的樣兒!”

    陳錫良一點都沒生氣。

    “哥,不不,爺,邵爺,外麵那黃記者是《人民日報》的啊,我們陳家祖墳的青煙冒的再高,我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上《人民日報》,不行我還得抽自己兩下!”

    邵光榮都給他說笑了。

    仔細一想也是,《人民日報》是組織宣傳的喉舌要地。

    邵光榮現在沒上過《人民日報》,這輩子也沒指望混上這報紙的版麵。上麵刊登的都是政策解讀,不管是發行量還是重要性,都能吊打地方性報紙……邵光榮瞅了陳錫良半天:

    “老陳,你好好抓住機會,你這次是恰逢其會,以後就是賺再多的錢,也不見得再有機會上一次這報紙。”

    采訪某個個體戶?

    做夢呢!

    陳錫良能混個采訪,不是他賺了多少錢,是他說“賣一件衣服捐1元錢”的口號,恰好符合《人民日報》最近有關改革開放的一個選題報道。

    從1979年提出改革開放,迄今已經有整整6年時間,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可以由數據體現,包括鵬城在內的特區有什麽變化。

    但讓老百姓說個一二三出來,很多人都很茫然。

    老百姓就知道農村土改了,知道城裏允許個體戶擺攤,允許辦私營商店了。

    每年政策好像都更寬泛一點,可“改革開放”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老百姓就說不清楚。

    這時候,需要《人民日報》搞出一些實例專題報道。

    報道誰誰誰賺了多少錢肯定不行,那不是主旋律。

    主旋律是這些享受了政策好處,先富起來的個體戶做了什麽?需要正麵積極的事例。

    陳錫良隻是其中一個典型人物,除了他以外,還有辦鄉鎮企業,拉動一整個鄉鎮經濟的能人。

    所以邵光榮說陳錫良運氣好,這真是恰逢其會,曉蘭嫂子出這個主意前肯定沒想到《人民日報》會有這個選題。

    陳錫良在水龍頭前洗了一把臉,就像準備慷慨就義的戰士一般,一臉堅毅走出去,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要上刑場呢!

    “黃記者,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不瞞您說,我就是太激動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受到《人民日報》的采訪。”

    陳錫良努力不緊張。

    黃記者倒是見怪不怪,普通人誰會被《人民日報》采訪,不緊張才奇怪。

    陳錫良已經算好的了,還有人瞧見記者都不知道說什麽!

    “沒關係,可以等陳同誌準備好了再開始。”

    黃記者讓陳錫良坐在凳子上,靠著賓館的牆壁當背景,先給他拍了兩張半身照。

    等采訪開始了,陳錫良就把已經包裝過的發家經曆講給黃記者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