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隻是想演戲

第一百零七章:說服別人是最難的(1/2)

    方既明是經曆過房價快速上漲時代的,自然知道在未來幾年中房價會漲到大家都一窩蜂去買房。其實總的來說,即便是現在買房也不便宜,再怎麽說買房都是一個大宗支出。即便是現在,一千元左右的房價也是不便宜,買個一百平方的房子,居然要十多萬。這可是2000年啊,不是二十年後!(沒找到2000年金華的房價數據,這是通過2002年數據倒推的。)

    2000年的十幾萬,是什麽概念?

    一套房子的概念。

    二十年後,十幾萬是什麽概念?恐怕連個廁所都買不起的概念。因為在二十年後,金華的平均房價已經去到了一萬五了。妥妥的十倍多的差距,你說怎麽辦?

    事實就這麽殘酷,你說要不要買?

    方偉軍顯然是有點不相信的,因為這幾年房價都是漲漲跌跌,沒有太過明顯的漲幅。再加上男人的思維,有個房子住就行了,買那麽多房子幹嘛?所以方偉軍一直沒想著要買房,有點錢都想著錢生錢了。

    “不會吧,房價能漲?”方偉軍還是不相信。

    方既明笑道:“就算不漲,以後我要是結婚了,總不能還留在兩房兩廳的房子裏吧?”

    一句話,把方偉軍的思想打通了。“那就買吧,手裏還有點閑錢,能買個一百多方的。你說買哪裏好?江北那邊一千五,江南那邊一千不到。”金華人有個習慣,以婺江為界,把城市分為兩個區塊——南邊叫江南,北邊叫江北。90年代前,金華城區主要坐落在婺江以北,婺江以南還是一方田野。哪怕是經過了十年的發展,江南地區的“跨江南進”戰略,有了金華開發區,曾經的灘塗變成公園,但房價還是處於低位。

    不過這幾年金華城市行政中心的遷移,也帶動了周邊商圈的集聚,江南商圈慢慢興旺發達起來。這幾年,隨著江南城區擴大,新建小區越來越多。新建小區不僅環境好,而且都有物業管理,人均住房麵積也越來越大。這也讓住在江北的方偉軍,有了買房的心思。

    “江北江南都沒事,我個人是傾向買江南的,跟行政中心走。行政中心在的地方,才是市中心。”方既明很明確地說道。

    方偉軍點了點頭:“那就買江南吧,我再跟你媽媽商量一下,留夠你讀書的錢,不行跟親戚借一點。”

    方既明鬆了口氣,總算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其實不是方既明嫌棄現在的房子,而是現在是房子確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八十年代建起來的工人宿舍樓,也曾經風光一時。但由於設計老套等因素,房子住起來吧,太過擁擠。一家三口勉強可以,要是一家子再多點人,就不行了。

    “其實主要是你的私房錢被老媽知道了,你要是不提買房,老媽說不定就攢起來。攢起來有啥用啊,前些年的工資才幾十塊錢,現在都幾百塊錢的工資,你自己都一千三百多塊錢的工資了。所以說,錢不能攢著,要買一些保值的商品,抗通脹的商品。房子是最好的選擇,你也能跟老媽有個交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