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隻是想演戲

第九十章:名人效應還是平台效應?(1/2)

    顧弘業一聽QQ空間的設想,拍腿大叫道:“這個主意好,你快給QQ提建議,順便還能積分。”

    “不用,估計下一個版本就會推出來了。就算下一個版本沒推出來,下下個版本也沒跑的。”是的,方既明已經把QQ的發展規劃做好了,隻需要飛訊公司那邊的工程師按部就班,肯定沒有錯的。

    顧弘業看了看方既明,突然有點羨慕了:“有內部消息就是好,那你說說看,QQ還有啥功能?”

    方既明故意賣關子地說道:“網絡世界嘛,一切皆有可能,是吧?”

    其實,方既明是把QQ空間當成博客來運營了。上輩子的博客能火一陣子,就是吸引了一些大咖,一些名人,在博客上實名了,還時不時寫一篇文章丟上去。結果,博客就火了。至於QQ空間為什麽沒能請到名人進駐?

    很簡單,因為那時候的名人還有點架子,瞧不起以年輕人為主體的QQ空間,認為非主流。事實上,QQ空間那會就是非主流的陣地,葬愛家族的發源地,火星文的誕生地……總之一句話,不是主流。也怪不得沒有名人肯自損架子,進駐QQ空間了。可能深城馬也沒想到有名人效應這一招,結果被博客一招打得QQ空間逼格降低了,占據了逼格製高點。正是這一導向後,導致了博客雖然逼格高了,除了粉絲就沒多少人玩博客。

    而QQ空間呢,雖然沒有大咖入駐,也很難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得到誰的QQ空間。但是,卻成了年輕人抒發感情的地方。特別是“簽名”進化到“心情”之後,再到“說說”,基本就伴隨著幾代人在這個陣地上寫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各種文字。

    咳咳,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不是?

    方既明想著,如果發揮草根的力量,未必比什麽名人差。世界之大,名人無處不在。像後世做內容的平台,不一樣是靠得民間草根?收割幾百萬粉絲的,大有人在啊。所以,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名人,而是把名人吸引過來,讓名人感覺到危機感。

    也是,為什麽上輩子的微博也好,抖音、快手也罷,那麽多明星要進駐?

    很簡單,因為他們看到了平台的威力,而不是平台為了人氣而邀請明星進駐的。當然了,相輔相成是肯定的,可人家平台已經做起來了,少說都有兩三億用戶,甚至更多。哪個明星舍得這些粉絲啊,有粉絲就能變現的!所以說,一切都是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隻要你貪圖名利,就不可能拒絕平台。當然了,你這個明星要是有才華,進來收割粉絲,這沒話說。要是你這個明星有太多負麵新聞,其實對平台也是一種傷害。所以,方既明並沒有選擇名人效應這條路,而是選擇了做內容。

    看看博客,要不是後來推出了微博,渣浪已經渣渣都不剩了。而QQ空間呢,還是經久不衰。這,就是對比。

    確定了方向之後,這個事情就好做了。

    方既明看著已經沉浸在聊天中的顧弘業,突然想到,還有一個大殺器——QQ圖標。是的,就是開通會員什麽之後,在QQ展示麵板上的圖標。是“土豪”玩家,還是“平民”玩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