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1/3)

    被李素拿大義名分擠兌、要這要那、勒索戰船,讓劉表很鬱悶。

    他今年已經五十六歲,上任荊州已經六年多,要說雄心壯誌,其實也消磨了不少。曆史上三年後的官渡之戰時,他五十九歲,之所以選擇對曹袁兩不相幫,年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都六旬老者了,誰還折騰冒險。

    如今見到李素的所作所為,讓他很難不聯想到六年多前,他自己是如何被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的——因為他的前任,故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以“支持討董不力”為借口殺了。

    當年的王睿,就是給孫堅提供軍需物資、糧草輜重時猶豫了,不肯為孫堅不計代價大力征發,就被孫堅設計故作軍心嘩變,求王刺史安撫。

    結果王睿想去跟嘩變的部隊談條件,直接被孫堅扣了,把刀架在王睿脖子上逼他自己做個體麵人。

    那時的孫堅,也是從長沙北上討董,現在卻是李素帶著趙雲高順從長沙北上討袁。

    那麽多的巧合,哪怕劉表本非迷信之人,依然被搞得疑神疑鬼,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立了很多不吉利的flag。

    自己就想安安穩穩混到頤養天年,為什麽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種對不吉的恐懼,讓劉表下定了一個決心。

    三月初一這天傍晚,他召集了心腹謀士蒯良、蒯越,以及負責後勤錢糧的傅巽、負責對外接洽的伊籍。

    劉表一邊商討給李素的船隻籌備得如何了,一邊詢問大家該如何應付李素和袁術之爭,襄陽郡乃至整個荊北地區,該如何在這個夾縫中尋求不被戰火波及連累。

    傅巽不得不先給劉表一個壞消息:“使君,李素的條件太過苛刻了,他要求我們提供樓船、鬥艦這些精良的大艦以供作戰。卻還對樓船的吃水提出了要求。

    說淯水口水深不足,要我們挑尺寸長寬、但吃水較淺、船樓麵積占比較小的船型。我們起碼還要三五日才能集中十艘樓船、二十到三十艘鬥艦給他。如果他肯放寬要求,拿一些載人總數相當的小船湊給他,倒是能快些,兩天內就湊齊。”

    劉表越聽越煩悶,嫌惡地擺擺手:“滿足他,先把數湊足。隻怪袁術這廝自己立身不正,天下諸侯不表態討袁,倒顯得不忠了。李素肯以荊南軍代表荊州討袁,就當是為我們在辦事。”

    傅巽領命而去,劉表自己胡思亂想了一會兒,又想到了當年王睿和張谘的下場,心生一計,吩咐蒯良:

    “我這幾日為了籌備軍需,心神不寧,偶感風寒了,不能見客了,有政務或者外使到來,都由你們兄弟和機伯分別處置。順便把襄陽城也封了,就說城內流傳時疫,怕傳染到城外無辜百姓,故而封城。

    反正戰船軍需這些也不用從襄陽城裏調,至少三日之內不許任何人進出城。什麽時候李素和趙雲拔營北上跟袁術打起來了,顧不上我們了,才許開城門!”

    原本如果隻是州牧染病,隻要劉表本人不見客就行了。但劉表怕在漢水對麵北岸紮營的李素趙雲整什麽幺蛾子,他索性連城都暫時找借口封了。這樣連細作偷襲都不可能了。

    蒯良表示內政事務他自會處置,請使君不必掛心。

    而負責外事的伊籍則不得不請示:“使君,您封城不見客期間,如果右將軍乃至漢中王、袁術派人來接觸,我又該如何穩住?

    袁術如今嫌疑越來越大,聽說曹操袁紹都不信他對於天子駕崩的辯解,依我之見,袁術如果派人來,我們要不要直接抓了遣返?甚至采取更激烈的態度?”

    劉表怒道:“誰都別見!直接不給開口的機會!讓他們找不到人!也犯不著特地去得罪。難道我還差斬袁術之使來賣好劉備,袁紹不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