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04章 王睿張谘殷鑒不遠(1/4)

    自二月十四從巴丘出兵後,李素與趙雲兵分兩路,緩緩北上。李素親率的西路軍路程近二百多裏,自然行程也快。

    四天三夜之後,二月十七傍晚,已經抵達了長江上遊四百裏外的江津港,即將轉入夏水航道——從江津港再往西北二十裏,就是南郡郡治江陵城了。

    高順之前從益州帶來的部隊,也是提前順江東下駐紮在夷陵,約好了日期到這江津口會合。這也是省得川兵多跑一趟江陵到巴丘的回頭路了。

    隨著江陵城越來越近,負責這支部隊陸戰指揮的高順,也有些擔憂摩擦。他這人平時比較沉默寡言,上司給任務他就執行,何況李素向來以遠見卓識著稱,高順也從沒懷疑過。

    直到此刻,他才問了一個問題:“右將軍,我軍此番兵分兩路,究竟有什麽好處呢?既然都是要到竟陵集結,然後再合兵北上,走一路也一樣吧?莫非是為了把江陵和江夏兩處的航道都徹底摸清、再演練一番行軍路線,便於將來……我們的行跡,太容易讓劉表生疑了。”

    這番話出行的時候不說,現在私下裏才說,也是怕公開揭穿了李素的想法。

    高順以為,劉表的地盤如今就南郡江夏襄陽三個郡,李素把從江陵到襄陽和江夏到襄陽的路線全試過了,怎麽看怎麽像是在排練對劉表下毒手。劉表要是派兵“護航”,禮送出境,也不能怪劉表警覺了,誰都會這麽幹。

    前方的江陵城,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派兵在岸邊“護送”了。

    對於高順的疑惑,李素卻有了更細膩而合理的解答:“不要多想,我是覺得咱離宛、雒太遠,消息未必靈通,都知道袁術之女受害了,要是我們去得晚,說不定袁術已經起兵釀成大禍。

    走江陵,自然是為了搶時間,比東路軍早到三天也好。但江津-漢津之間的夏水水位太淺,過不了大船,萬一袁術軍到時候為了阻擋南軍北伐,猝然對劉表在漢北的據點新野、樊城下毒手,然後繳獲大船以逸待勞阻擊我軍。

    我軍全部走江陵-夏水航道北上,帶不了樓船的話,豈不是會水戰不利?所以,才讓子龍和興霸帶著大船緩緩而行,彌補一招後手短板。”

    原來,李素這西路的三萬人,有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船普遍比較小,最大的不過支持兩三百人作戰的艨艟和五百人的鬥艦,吃水深度隻有半丈左右。

    誰讓李素不確定夏水和夏澤的通過能力呢,隻能是留點餘量,也算是為劉備軍第一次通過夏水夏澤積累航行經驗,一路上可以讓水手們測量水深、測繪航道,看看下次最大能過哪種船。

    漢末的造船能力,隻是造適航的海船比較小,如前所述目前糜竺和曹操的海船最大也就八丈多長。但內河作戰用的樓船,其實噸位可以比海船大很多。

    隻是樓船普遍靠把結構做得比較方正、長寬比較小,以此來滿足結構強度要求。這樣的代價就是船開得比較慢,到了大浪的環境很容易傾覆。

    如今主要的內河戰船從小到大有走舸、艨艟、鬥艦和樓船,這一點玩過《三國誌》遊戲的基本上都知道。

    走舸就是沒有船艙的敞開哨船,沒什麽好說的,一船隻有幾十個人。艨艟是中型衝鋒近戰船,有一層船艙,但是沒有女牆,滿載排水量大約四五十噸,船上最多擠兩三百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