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90章 “專家解讀”(1/3)

    李素雖熱心中對於九品官人法還是比較看不起的,但他畢竟是一個兩世鑽研曆史和政治架構的人,不會被情緒左右影響自己的判斷。

    劉備既然有興趣,李素也會誠懇地為他分析九品官人法的具體優劣細節。

    在後世的普通看官眼中,九品官人法這玩意兒簡直臭得不能再臭了,這主要得怪電視媒體為了快速說明問題、科普古代政治的時候搞簡化處理。

    央視上易中天一句“簡單來說九品官人法就是壟斷了世家大族世世代代做官的權力”,就讓一眾地攤直接按照這個刻板印象簡化處理撈錢騙點擊,似乎這玩意兒就完全沒有曆史進步的地方。

    進步肯定是有的,否則陳群又不是智障,怎麽會拿個完全開倒車的玩意兒出來。

    隻不過要比進步,就得跟同時期或者稍早的製度比,不可能跟還沒出現的科舉去比,那就是曆史的耍流虻了。

    李素不會幹這種事情,他就非常誠懇地分析給劉備聽:

    “這九品官人法的優劣,自然要跟之前現存的用人製比,我們看三個參照項,分別是察舉製、賣官製和如今所謂的‘唯才是舉製’,也就是地方上因才舉薦、朝廷中樞或者地方諸侯自行拍板最終決策。

    賣官製最差,不用多說了。

    唯才是舉製的優劣,大王也是深有體會的,剛才您自己都說了——遇到明主之時,而且明主精力旺盛、用人決策事必躬親,唯才是舉令效果極佳。

    但此令需要專權,一旦沒有明主,或者精力不濟,要委任他人,那就還是淪落回察舉的窠臼了,無非是察舉標準有所變化,從選德變成注重選才,算是察舉的科目改良……”

    李素說到這兒,稍微停頓了一下,觀察劉備的反應,見劉備沒有異議,他才繼續往下說。

    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備對於“唯才是舉需要明君獨裁”的認識是很清晰的。

    唯才是舉絕對沒有後人吹得那麽神,是不具有跨代長治久安性的。整個三國時期,也就曹劉諸葛亮這樣的強人掌權的時候,能夠用好,不是百代之法。

    人治,始終需要期待明君賢相。

    至於賣官,其實是吏治糜爛到極點後,皇帝覺得“你們察舉品評出來的結論其實也是你們自己收了好處,無人不貪,那還不如皇帝親自貪”,真到了那種糜爛末世,察舉也好九品中正也好科舉也好,都沒救了。

    李素便繼續往下,跟劉備分析九品官人法對察舉製的進步點:

    “陳群建議袁紹弄的這個九品官人法,其實也是需要有查訪賢才的專門官員,以自己的眼光去品評候補官員的人品才幹,從這點來說,跟察舉製沒有區別。

    關鍵的區別,在於他建議在中樞設置中正官,形成一套專門的選官團隊,而不是直接讓地方太守、州牧兼職選推人才。所以九品官人法的好處,是切斷了地方上世家豪強對本地官員選官時的威脅,也切斷了一部分的利益輸送。

    不過久而久之,恐怕會形成更高層級的利益輸送,假以時日,能夠從這種製度中舞弊的人可能會變少,但烈度更甚。畢竟不能威脅了,還能利誘、還能世代記賬交換利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