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84章 利用變法撈錢撞到槍口上了(1/3)

    時間很快到了196年的十月底。

    馬超張飛在前線連連輕取圈地、擴大戰果的同時,後方的長安城內,劉備正在親自過問“租庸調輸”變法的首期試點驗收,想全方位確認一下新法的效果,總結利弊。

    新法的試點,其實也就試了三個月不到一點,但運量是驚人的。為銀川郡和上郡前線運去了很多的隨軍物資,這才能支撐兩路加起來動輒兩萬多騎兵、更多步兵部隊的深入草原數百裏、一直人吃馬嚼到寒冬。

    花費的錢糧,接近十億錢!打仗就是這麽的花錢——

    千萬別嫌貴,畢竟馬超繳獲的馬匹就有兩萬匹,如果都按照優質戰馬來算的話,一匹絕對不止五萬錢。隻不過裏麵還摻了馱馬乘馬,平均下來至少也要三萬多錢一匹,所以馬匹就回本七個億了。

    劉備能花近十個億物資把這一仗打了,他自己已經謝謝地很滿足了。當初太尉段熲討伐涼州羌人,打了一年多花了四十四億,參照物擺在前麵呢。

    要是沒有李素的變法、以及技術層麵大篷車的普及,雙管齊下幫遠征省錢,此戰少則十三四億的後勤軍需開支,再手鬆一點花突破十五億都是可能的。

    新法試行的近三個月裏,一共涉及到了七個郡參與試點。

    其中安定郡、水郡、扶風郡和蘭州郡要為銀川郡戰場的馬超軍運送作戰物資,京兆、馮翊郡和河東郡,要為上郡戰場的張飛軍運送物資。

    所以,這七個郡的行政主官,戶曹/倉曹的官員、掾吏,軍需押運的文武官員,都麵臨了這場嚴峻的考驗,如今戰事漸熄,他們都會拿到一個考績等級。

    劉備也免不了把他的四大內政主要幕僚召到未央宮,最後評定討論一下對相關官員的獎懲,推廣先進經驗,警示落後的反麵典型。

    因為要討論獎懲,劉備這次還挺正式,特地在正殿宣室殿查問:“元常公達子初,伯雅這幾特地搜集各郡的反饋,還親自巡視督查了一圈。你們都好好看看,這些人的事跡該怎麽賞怎麽罰。”

    荀攸等人領命,就展開“績效考核表”看了一下。

    考績第一名的果然是安定郡丞張既,安定郡在本次河套北伐中,被攤派到了價值四千萬錢的實物物資、以及價值九千萬錢的民夫徭役勞力,屬於典型的窮郡出人力。

    試點之前,朝廷核定過當地的運價,但張既統籌合理、分配使用篷車和畜力很高效,最後居然幫朝廷節約了超過兩千萬錢的運價人工!

    至於他是怎麽做到的,按照戰後複盤的驗收顯示,他除了上述兩點之後,還有幾個優化:主要是讓路上的延誤等待減少,每個集散地的紮堆堵車也沒怎麽發生。

    類似於張既自己定了個“車隊時刻表”,讓每個車隊船隊通過集散樞紐節點的時間錯開,征發的裝卸工都能有活兒幹,不至於磨洋工空耗徭役日數。

    當然了,節約了運輸民夫的徭役征發總日數的同時,張既治下的安定郡民夫對於勞動強度的抱怨也是最狠的。因為張既的時刻表調度得好,碼頭工人沒日沒夜地裝卸,一點摸魚的喘息都沒有。

    好在張既也不是完全奴役不把人當人,好歹都給碼頭工人額外加餐,每多吃一頓飯,而且確保每有豆腐之類的豆製品,確保豆油和植物蛋白,工人們才忍了。他是在算上了這頓額外的飯錢支出後,依然為朝廷省了兩千萬錢的人工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