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82章 追亡逐北(1/4)

    步度根的鮮卑騎兵在二十裏寬的正麵上,呈散陣黑壓壓地分批分層衝了上去,看似氣勢驚人,不過也並不是直接全軍一頭撞上去了。

    部隊還是要分層分批、擔任不同的角色。一開始的高速,隻是為了接敵、快速通過兩軍相互發現後的那十幾裏地。

    真到了最後臨門一腳的時候,先頭部隊還是要以騎射騷擾、迂回撕扯,如果漢人騎兵追上來,那就讓先頭的部隊適當後撤,讓漢軍的陣型脫節——就像帝國時代和騎馬與砍殺裏的帕提亞戰術一樣。

    一旦陣型有所鬆動,大部隊主力也逼到眼前了,才是全軍突擊的混戰。因為人數一多,一旦到了幾萬人的規模,要讓陣型轉動起來騎射就很困難了,組織度跟不上。這時候人多打人少就隻能一擁而上。

    漢軍有重甲,有斬馬劍,長槍的質量也優於胡人,這是一漢敵五胡的倚仗。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進攻的胡人部族不一,並非所有人都擅長騎射,那些普通的部民炮灰就隻能拿根騎槍對衝換命。

    在漢末的北方草原上,遊牧民族也是越往東北越擅長騎射,越往西北越擅長衝殺。幽州烏桓和鮮卑是騎射最強的,衝刺最弱。並州以北與河套的鮮卑人兩者比較平衡,而河西羌則長槍突擊最為擅長。

    此刻,步度根的先鋒騎兵在接近到馬超兩三百步之後,就漸漸放慢了速度,逐漸改為橫隊掠過馬超的陣線,開始放箭。

    跟漢人的步兵密集方陣或者車陣作戰時,這樣的掠陣騷擾很危險,因為漢人步兵的弩要比騎弓強勁得多。

    但雙方都是騎兵時,都用騎弓,就無所謂了。漢軍騎兵就算身著重甲,但普遍馬匹沒有重甲,隻要射翻了漢人的馬,一樣可以讓漢軍部隊出現脫節和陣型撕扯混亂,鮮卑先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掠陣放箭!馬超的騎兵聽說都有鐵胸甲,不用刻意射人,射馬也行!”不少步度根麾下的前軍騎兵軍官們紛紛如此喝令指揮,然後開始放箭。

    這部先鋒大約一萬人左右,後麵還有三四萬主力,跟他們隔了五裏路以上,為的就是給先鋒騷擾讓出騰挪撕扯的空間。

    一時之間,戰場正麵箭矢如雨,血箭飆飛。

    馬超軍事邊衝邊放箭,絲毫不在乎精度較低,也不在乎衝鋒陣型下己方士兵進入射程的人數較少、容易被攢射集火,巴不得射著射著就能隨時跟敵人拉入近戰。

    馬超的軍隊也沒有打算分兵,就是一萬兩千人凝聚成一團大陣,不給敵人分割各個擊破的機會。畢竟他是人數明顯劣勢的一方,一萬多人一個陣勉強指揮得過來,不怕人太多混亂。

    前軍的鮮卑軍官們,看到這個架勢時,一開始還嘴角泛起惡毒得意的笑容:

    馬超擺的介於楔形陣和錐形陣之間的陣勢,這個陣勢不適合放箭,大部分窩在陣型深處的士兵是無法放箭的,離敵人太遠了。

    相比之下,鮮卑人雖然不懂陣法,但他們無師自通的騎射陣型,正麵接敵表麵積非常大,能同時放箭的人數也就更多。

    可惜的是,短短幾波箭雨交換之後,鮮卑先鋒軍官們就稍稍冷靜下來一些,戰場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意識到問題並沒有那麽簡單。

    “漢人給戰馬也都披了輕便的鎧甲?那是什麽做的?是皮革?還是什麽布匹?可是布匹不可能抵擋得住騎弓的!”

    鮮卑軍官們,很快驚恐地發現,輕軟的騎弓,對於原本應該完全無甲狀態的馬超軍戰馬,殺傷效果降低了很多!

    原來,馬超的部隊,今年是用了層疊的厚棉步,給騎兵部隊趕製了一批冬季使用的棉甲具裝,也就是棉的馬鎧,那些不用活動的重要部位,比如馬的胸、脖護兜,還縫上了皮革加強。

    這是兼顧成本和機動性的騎兵部隊,所能使用的最佳優化方案了。相比於去年打郭汜的時候,騎兵人有鐵甲而馬無甲,已經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