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41章 太史慈回歸(1/4)

    劉備在南鄭養病待醫的同時,東方兩千多裏外的徐州廣陵郡治淮陰縣。

    幾艘高大結實的河海兩用沙船,正停靠在淮陰港的碼頭上。一位慕名準備啟程去為劉備治病的名醫,被商隊和當地官員護送著,即將啟程。

    那位名醫年近五旬,當然就是當世外科聖手華佗華元化了。他去年剛剛從豫州避戰周遊到徐州,今年又得離開徐州繼續避戰了。

    而護送他的則是遼東軍的一名英武將領、已經二十六歲的校尉太史慈。

    太史慈為什麽會被派來,說起來話還長了。

    太史慈二十一歲隨當初還是遼東太守的劉備渡海追擊烏蘇的青州黃巾軍,便從征立功,不覺已倏忽五年。

    他從軍的前兩年,跟著劉備頗立微功,劉備把攤子丟給糜竺後,又跟著糜竺幹了三年。

    這三年嘛,大戰倒也沒有,隻能說是苦勞不少。畢竟,沒有太史慈的話,糜竺剛剛接手時,沒那麽容易掃平東海商路,也沒那麽容易徹底清繳偶爾複發的沙門島海賊。

    徐榮領兵之才雖然遠過於年輕的太史慈,但不懂水戰,更不懂海戰。而太史慈可是出生在海邊的海民,這一點是大部分水戰將領都不具備的特質。劉備手下的甘寧、周泰,也不過是生活在長江邊上的水戰將領,卻從來沒見過大海。

    除了開拓初期的海戰需求外,太史慈還為糜竺早期的開拓帶方郡(韓國漢江流域)做出過貢獻,也在後來誘殲妄圖攫取遼東權力的公孫度時,製衡徐榮確保萬無一失。三年下來,糜竺也把太史慈升為都尉,後來又表為“平夷校尉”,獨當一麵鎮守東萊,以彰其屢破東夷之功。

    可惜,到了最近,糜竺和太史慈已經不得不麵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因為這個世界的公孫瓚和陶謙,都明顯弱於曆史同期,又沒有劉備的相助,所以東萊附近的青、徐二州很快都將易主,朝廷的法令和任命即將變成廢紙了。

    到時候,誰能在青州和徐州當州牧、太守,朝廷將第一次無法說了算。袁紹和曹操才說了算。

    徐州之戰,已經不必多說,沒有劉備,陶謙兵敗如山倒。

    如今是192年10月,陶謙已經丟掉了彭城、琅琊兩個郡全境。而下邳郡的睢陵、下相等要地也已經被攻陷,幾乎隻剩州治下邳縣一座孤城,還在被曹操包圍著,處於持久的圍城戰狀態。

    目前在陶謙手上的,隻剩下東海郡的郡治郯縣以東的半個郡,加上整個的廣陵郡。

    也就是說,徐州五郡,陶謙隻剩一個半郡,外加一座被重重包圍的州治縣城。曹操之所以沒急著分兵來廣陵,也是想先把陶謙本人圍死,剩下的指望傳檄而定。

    青州之戰,倒是平淡得多——曆史上,袁紹一早就想把手伸向青州,主要是被公孫瓚阻止了,因為曆史上的公孫瓚雖然在界橋之戰敗北,可在後來的巨馬水之戰又大破袁紹,斬殺袁軍七千多人,巨馬水之戰、龍湊之戰有來有回打了整整兩年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