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20章 深諳製衡的王允(1/3)

    李素知道:曆史上王允好像在董卓死後就隻活了兩個月就完蛋了。

    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天,如果曆史夠精確、蝴蝶效應不夠強,那就還有五十天。

    所以李素對於後續的節奏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磨磨蹭蹭在京師打點幾天、再回到南鄭,十天就耽誤了。再表功寫奏章、準備進京朝見的貢品,比如上供一點哀牢夷的土特產,證明劉備“確實為大漢揚威征服了西南夷”,這不又十天過去了麽?

    李素希望二十天後拿到漢中王冊封詔書就能二十天後拿,希望三十天後拿就三十天後拿。完全可以結合東邊兵亂的進度,甚至是聽到李傕郭汜起兵的消息後,李素才帶著玉璽來當麵換冊封詔書。

    王允是絕對不會懷疑的,因為王允在剛聽說李傕郭汜起兵消息時,根本不覺得那些螻蟻能翻起浪來,還認為呂布他們能輕易秒掉。

    所以就算王允到了“玉璽換詔”的那一天,也不會懷疑自己活不久了。

    而李素隻要得手後,他那次回程就可以慢慢走,往返走上個把月,等劉備的“辭讓”書還沒送回長安時,長安就被攻破了、王允也被殺了,那他還辭個屁啊。

    不是劉備不想謙虛不想辭啊,是聽他謙虛的聽眾被殺了啊!這總不能怪劉備不謙虛吧?

    當然這一切也不能說萬無一失。

    以李素這種喜歡做後手備案計劃的謹慎性格,他肯定也得想到萬一“這一世的王允開了掛,或者叛軍實力因為提前的蝴蝶效應被削弱,導致李傕郭汜沒能幹掉王允”這種情況發生的話,該如何對策。

    但想來想去,也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真要是運氣那麽背,至不濟也就是劉備辭讓的奏章活著送到了王允手上,然後劉備就乖乖被改封為蜀王唄。

    好歹比起此時此刻的其他諸侯,能當一個蜀王、下轄整個益州牧的地盤,已經很不錯了,到時候也才192年底呢,袁紹袁術曹操孫堅還在幹啥呢?慢慢來不急的。

    真要是王允站穩了朝廷,李素也不相信已經嚐到甜頭的二袁肯乖乖放下軍隊歸順小皇帝。充其量隻有曹操、孫堅這些如今還隻有數郡之地的中型軍閥肯重歸朝廷。

    那種情況下,劉備隻要跟王允保持好關係,給朝廷上上供,不給對方抽風撕破臉皮的借口,下一波國賊就是二袁了。劉備要付出的代價隻是從此必須忍幾年,不能急於擴張地盤,要尊奉朝廷的官場邏輯,忍到朝廷讓他對付二袁。

    當然這些小概率事件推演太遠也沒意義,反正李素知道自己是有後備方案的,不怕曆史被摧毀,可以隨機應變就是了。

    ……

    跟王允談妥之後,李素分兩手做準備,第一個是再派信使走褒斜道回去,到南鄭跟劉備通個氣。

    封王的話題暫時不說,因為還八字沒一撇呢,太敏感了,所以信使隻要告訴劉備“李中郎在為大家斡旋封賞”這個大方向就行。

    另外,就是讓劉備不要繼續往前線增兵調兵了,軍事上轉入人畜無害的姿態,免得反而被朝廷懷疑。

    總而言之,李素給信使的話,都屬於“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正派之言,哪怕信使被人抓了都不會留下把柄的。

    派信使的同時,李素本人按王允的安排,第一天先去跟大司農士孫瑞、太尉馬日磾這兩個朝中重臣喝酒商量、側麵做他們的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