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13章 還生病就說明生活條件還是不夠好(1/4)

    “快,再給我煮一鍋薤葉芸香涼茶,記得用不韋縣帶回來的不周山雪水,千萬別煮江水。”

    “還有,給我背上多灑點驅蟲花露,船艙四角的樟腦也換一批,你們的衣服也該煮一煮了,千萬不能把看不見的虱蟎帶到艙裏!見蚊子就拍死!拍完了記得洗!”

    李素聲嘶氣喘地煩躁著,額頭上蓋著潔白幹淨的細麻布巾,體虛氣弱地躺在蔭涼的船艙裏歇息。

    旁邊的親兵無不嚴格按照要求執行,不扇風怕李素熱,扇風狠了又怕李素傷汗。

    眼明手快的典韋更是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大,仔細戒備著周圍,手裏拿著一個類似於竹席片的硬扇,看到飛蟲靠近李素一丈之內就出手拍死。

    四月底的熱帶,烈日當空懸著,潑灑出毒辣辣的酷熱光芒,蒸得瀘水兩岸的樹木上都蒸騰起一股沙塵煙霧一般的蟲雲,但船隊依然堅定而飛速地順流而下,絲毫不受蟲雲的影響,甚至因此而愈發趕時間——

    可以設想一下,夏天在江南的樹林裏都可以看到成團的蚊子和小飛蟲,而在熱帶地區隻會比江南水鄉更酷烈十倍,蟲子遠看如雲霧,也就不奇怪了。甚至古人認為的瘴癘之氣,有一小部分就是如雲的細小飛蟲。

    李素是四月初最終告別關羽、高順,離開永昌郡,四月中旬抵達滇池縣。他心中對於南中人說的“春季桃花瘴”還是很敬畏的,但想了想覺得春季應該是農曆的一到三月,四月份算是初夏了。

    所以在滇池之畔休息調養熬到四月下旬,總算從牧麻縣再次登上船隊,順流而下,覺得這個時間節點跟曆史上諸葛亮的“五月渡瀘”也差不多了,不至於有危險,最多難受一點。

    昆明縣令孟信為此勸過李素,說了春夏之交瀘水毒氣還是比較厲害的,請李素慎重,非要走的話可以考慮陸路,也就是走味縣的山路。

    但思之再三,讓人算了算裏程,走山路不但要繞,全程要八百多裏才能回到朱提縣,連車都不能坐,隻能騎馬加牽馬步行,要走小半個月,而且到了朱提還不算完,要回犍為郡還有好遠的陸路。

    真要是在雨林裏熬半個多月,還不知有多少熱帶病呢。

    相比之下,還是再相信一次科學,相信花露水加樟腦和注意衛生足以抵抗傳說中的瀘水毒氣吧。

    好歹水路回程是順流而下,不劃船不升帆光靠漂都能日行兩三百裏,再撐撐篙櫓、在確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稍微加加速,一天四百多裏也是可期的。

    縮短時間,才是最大的控製變數。

    而另一方麵,李素之所以急著回去,除了避暑,更多是擔心抓不住北方乃至外部世界的變數——他原計劃是今年2月底就回到成都的,有大把時間處理這個春天和夏天發生的軍政大事。如今已經192年了,董卓毫無疑問就是今年被王允幹掉的。雖然現在多多少少會被蝴蝶效應影響,但李素的最優選擇還是確保己方做好準備、隨時應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