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7章 遊說單於(1/3)

    說句心裏話,李素上輩子念書、讀研、混職場到三十多歲,但人生軌跡一直是在沿海發達地區活動,內地那些省份他是真沒來過。

    誰讓他這人內向,喜歡靠實力往上爬而不喜歡人情社會。

    兩世為人,他還是第一次踏足晉地。也隻有親自跑過親眼看過這裏的地理環境之後,才會感悟到為什麽曆史上發生在山西的那些戰役會打成這種樣子。

    在趙雲帶路、典韋護送下渡過丹水,順著大糧山的山脊繞過包圍圈、前往泫氏縣的一路上。李素就看到了韓王山、大糧山、聖佛山好幾道小山脈。

    這些山吧,也不像蜀地甚至滇黔的山那麽險峻,但就是縱橫切割把戰場分割成一個個小塊。如果是純粹的遭遇戰,騎兵或許還能翻過群板形成衝擊。

    但隻要形成陣地戰、稍微相持幾日。山西那種跟黃土高原乃至河北鬆軟衝積平原差不多容易挖掘的地質,就會逼著雙方挖溝堆牆、依托山川河穀,形成對防守方有利而進攻方乏力的局麵。

    李素一路走來,看到的就是白波軍六萬人被圍在西有丹河、南有大糧山、東有韓王山、北有百裏石的廣大區域內。

    泫氏縣城,就在百裏石防線的中段背後,李素一行抵達的時候,天色都已經黑了,不過並州軍倒是不怕白波賊偷城,看李素一行人數很少,驗明印綬之後立刻就開門放行了。

    城頭一名巡視的武將,極為高大雄壯,居然還非常熱心地主動給李素引路,看上去像是那種頗為熱衷功名、喜歡討好朝廷上官的上進分子。

    “李中郎快請,卑職並州刺史主簿呂布,拜見李中郎。”

    聽到來將自報姓名時,李素微微一驚,下意識往後退了半步,幸好摸到趙雲的手就在旁邊,這才穩住心神。

    不怕,咱現在跟呂布是一邊的,而且左有趙雲,右有典韋。

    “原來是呂主簿,素在幽州時,久聞鮮卑與羌胡忌憚呂主簿勇名,有幸一見,不必拘禮。”李素立刻恢複了談笑風生的狀態,拱手回禮。

    他倒是從沒動過招攬呂布的念頭,主要呂布的人品和忠誠度實在太可疑了,而且這是幫助董卓上位成功的關鍵人物,也是將來幹掉董卓的關鍵人物,李素可不想把這些蝴蝶效應破壞了。

    他跟劉備做的一切計劃,都是按照“靠買做到一方牧守後,朝廷權威崩塌”來安排的,朝廷不崩塌的話,那他可真得“創業未半而中道花光預算”了。所以董卓死前那些可能影響中樞的小動作還是不搞為妙。

    呂布非常熱心介紹情況:“李中郎既為使匈奴中郎將,定然是朝廷派來招撫於夫羅的了,恕我直言,這於夫羅在河東、並州等地,每戰不先,隻知保存實力!搜刮戰利倒是從不落後。

    要不是看在他本就受朝廷之命,可以隨時助戰圍剿白波賊,這種友軍還是不要也罷!他那一萬騎兵,號稱單於帳下最精銳,依我之見,還不如我那三千並州漢騎!”

    呂布吐槽的這些,李素當然都知道。

    於夫羅跟那些漢人將領相比,最大的擔憂就是怕士兵死多了沒得補充——他自稱單於,要補充新兵也隻能補充匈奴人,沒有漢人會為他賣命的,他也不好意思招漢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