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話分兩頭,時間線回溯到兩個月前,關羽初回河東郡。

    五千幽州精騎,坐船逆流而上,關羽仗刀立於船頭,迎風捋髯,被河上的大風吹得雙目越發眯縫。但他絲毫不敢眨眼,堅持在視線的盡頭搜索著,似乎能望穿黃河的源頭。

    恐怕這就是衣錦還鄉者的近鄉情怯之狀吧。

    隨著視線盡頭,河麵上出現了一座島嶼,關羽心中一凜,就知道故鄉快到了,必須盡快在北岸靠岸,因為再往前船是開不過去的。

    他是本地人,二十歲才逃亡他鄉,對附近的地形當然熟悉。

    黃河濤濤,至此中分,左右湍急,船莫能過。這裏,就是大名鼎鼎的砥柱山,成語“中流砥柱”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而三門峽之所以叫“三門”,也是因為自古在砥柱以上有三處險灘,分別叫神門、人門和鬼門,行船過此十死無生。過了鬼門關後,河水被砥柱山一檔,才平緩下來。

    三門峽在這裏達到了最狹窄,南岸的崤山高峻無法靠岸,隻有北岸有津渡。不過在南岸的山壁頂端,還可以看到一根石柱,據說是西周初年周公所立,一千二百年來,早已風化無銘。

    但關羽素知其中典故——此柱高一丈五尺,本該刻有周公與召公、呂尚(薑太公)的盟誓,寫的是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慮陝峽險要、使天下難以共治,所以決定“分陝而治”,西麵歸周公統管,東邊歸召公、呂尚。

    後世“陝西/陝東”的地名就是由此而來,隻不過在當時這根柱子以西的半個天下都叫陝西或者關西,這跟柱子以東的半個天下都叫陝東或者關東。

    天下據此東西二分,其險要可知一二。

    “快在北岸尋淺灘靠岸徒涉,讓船隊回去吧。”關羽連忙下令,讓騎兵找了個齊腰深的淺灘,徒涉下河靠上北岸。因為都有馬,這點水深倒也不虞被衝走。

    如果下次來的是丹陽兵或者別的步兵部隊,那就不能這般草率圖快了,隻能提前三十裏、在剛才路過的東垣渡下船。

    從砥柱附近上岸後,往北行大約四十裏,便是河東郡治所安邑縣。關羽此次既然被改封為河東都尉,自然要去安邑正式交割上任。

    關羽來之前,聽說白波軍的根據地是河東郡以北的平陽郡,同時又與南匈奴休屠各部勾結,破了西河郡、太原郡、上黨郡和河內郡。

    按照這個路線圖分析,河東郡如今肯定也是殘破的,估計也就郡治安邑附近、沿著湅水的解良、安邑、聞喜,加上黃河邊的渡口縣蒲阪、大陽、東垣,一共這六個縣還在官軍手中。

    而王屋山東北一側的那幾個縣,比如端氏、蠖澤,肯定已經落入白波賊之手了,否則白波賊也不可能越過河東郡的東北角打到更東邊的河內郡。

    不過目前看來,河內郡倒是應該被朝廷的兵馬重新收複了一大半——白波軍是今年年初爆發的,四月份時他們跟休屠各部的須卜骨都侯偽單於聯手攻破了太原郡,殺害了並州刺史張懿。隨後繼續往南侵略上黨、河內。

    五月份,靈帝收到舊刺史張懿被殺的消息,才火線提拔丁原為新任並州刺史。但丁原卻沒有能力回到太原上任,隻能在司隸最東北角的河內郡上任,治所也移到了河內的野王縣。

    丁原能在河內上任,看來是收複了河內郡一些縣的,但無力繼續往北收服,他理論上的州治如今還屬於淪陷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