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費(1/3)

    句實在話,來宗正府任職這二十幾,李素連跟劉虞話的機會都沒撈到過幾次。

    至今為止,他跟這位頂頭上司實在談不上熟悉。

    劉虞跟劉焉不一樣,他毫無私心,也就沒有動機去拉攏和利用李素——劉焉之所以“禮賢下士”,是因為他知道把李素和劉備的事跡炒熱,對於他心心念念的“廢史立牧”大業有很大的推動效果。

    至於李素本身的才華,雖然也顯露了一些,但還遠不足以讓“九卿”級別的大佬把他當能人異士尊敬。

    所以,劉虞雖然征辟了李素,但也就把他當成一個“可堪一用的基層屬吏,不定將來可以帶到幽州去幫著管管軍隊後勤調度”,並沒有額外的重視。

    今,也是收到了韓卓的回信,才信步過來看看,順便考校一二。

    李素知道,未來回到幽州,這劉虞就是他和劉備的頂頭上司了。至少在張純、張舉叛亂徹底平定前,都要在這位大佬手下做事。

    因此眼下有機會表現,他還是非常珍惜的,言辭應對也都極為走心。

    他略一思索,用盡量不犯忌諱的措辭解釋:“劉縣尉當初於我,有救助之恩,若非如此,我也不能逃脫張純爪牙的控製、出首立功。故而我與他雖然相識不足兩月,卻恩若兄弟。”

    劉虞聞言,微微點頭:“人生於世,自當立信重義。如此來,你為那劉備揚名,倒也算是知恩圖報。”

    劉虞本來對於李素幫劉備炒作、揚名的動機,還不是很了解,怕他倆有什麽陰謀,所以不想跟李素太接近,隻想先觀望。

    他為人方正,沒有曹操那種“唯才是舉,雖不仁不孝亦可重用”的魄力。他的用人觀,是才華和道德並重,不喜歡結黨營私搞動作的下屬。

    但李素入職二十來,劉虞從未見李素有試圖在他麵前多露臉。

    而且今來視察,他又明明看見李素確實是已經幫宗正令、宗正丞改進了做簿籍表格的效率,但卻從來沒表現出邀功請賞的舉動。

    這才讓劉虞漸漸熄了對李素人品的猜疑,相信李素不是溜須拍馬的阿諛之輩。

    這個疑心開釋之後,劉虞也就放下架子,很務實地問道:“我看你和劉備,也都是赤忱之人,有些話就直了。涿郡太守韓卓,昨日已有表文送到,舉劉備為涿郡今年的孝廉,後日朝會公議,估計會擇涿郡一大縣,實授縣令之職,秩六百石。

    不過,陛下法度猶在,如今即使是孝廉正途出身的官員,也要按授官繳納‘修宮錢’。以致很多有氣節的清流名士,都隱居故鄉拒絕征辟、不願為官,以免背負花錢為官的汙濁之名。

    我看那劉備,如今也算有美名在外,不忍如此義士,背負上花錢買官之名。但朝廷又確實需要用他,國難之秋,不該為求虛名而處實禍,所以,想問問你是如何為他考慮的?”

    劉虞畢竟是第一次跟李素懇切深談,所以有些話尺度還不是很放得開。

    要不是惋惜劉備如今那麽好的名聲,能作為提振官僚集團士氣的典型,劉虞也不至於跟他這些,換個人早就讓他們自生自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