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麽玄學(1/3)

    劉焉與董扶密謀後的次日清晨,李素一大早就收拾停當,準備去劉焉府上拜會。

    他沒有帶關羽,隻是帶了劉頓等幾個親兵作為隨從,幫忙提些見麵禮。

    劉頓是烏桓人,原先沒來過雒陽,這次是第一次有機會提著禮物去九卿府上,他心中也與有榮焉。

    盡管他隻是跑腿的。

    “李先生真是大才啊,主公離京的時候,什麽人脈都沒留下,隻留了些錢。李先生居然短短五六日,便打開那麽大局麵。上次送拜帖時,還三後才見,昨兒居然還主動回訪,可以提前一,這是多大的麵子啊。”

    劉頓挑著禮物,看著劉焉府門前其他排隊等候的訪客,一股驕傲油然而生。

    李先生能夠插隊!那就明李先生受太常卿的賞識,壓過了這些排隊的人!

    而且,之前李素主動預約時,對方答應的是午後拜訪,顯然是不打算留李素在府上吃飯了。後來劉焉府上的仆人卻通知改在辰時,這明顯是要留人吃早飯了。

    區區一介外州的功曹書佐、比三百石的官,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李素領著劉頓剛進府門,背後就傳來幾聲等候者的怨念吐槽:“什麽?這等寒酸之人,竟受太常如此殊遇,太常便是為了見此人,才更該約期的麽?”

    “唉,害我們都得多等一刻鍾。”

    ……

    劉焉位列九卿,除了最頂層那些秩萬石的三公、大將軍、大司馬之外,再下來就輪到他了。

    所以,在其他排隊者的羨慕目光中,走進府邸之後,李素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嚴謹肅穆的氛圍。連旁邊的管事也暗示他注意一點,免得失禮,李素的隨從親兵更是噤若寒蟬。

    李素打起十二分精神,把上輩子待人接物的本能反應全部調動起來。

    太常卿執掌整個國家的宗廟社稷祭祀禮法,大致相當於後世的禮部。(禮部多一個科舉管理權,理論上更重要。但漢朝的太常也兼管太學)

    所以劉焉的府邸談不上奢華,但每一處裝飾細節都很肅穆大氣。

    走到正堂,遠遠看見劉焉端坐,李素立刻上去行禮:“卑職拜見太常,得蒙賜見,聆聽教誨,何幸之至。”

    劉焉道貌岸然,一臉的和藹莊重,完全是個和藹老者形象:“不必多禮,曹孟德書中所言,我已盡知,你與那劉備,倒也算是性忠義,璞玉未琢。”

    李素:“不敢當太常讚譽。”

    劉焉擺擺手,賜他在旁邊坐下,道:“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我不問地方政事軍務,但劉備的事跡,若能宣揚開來,倒也能恢弘誌士之氣。當次國難之際,正需要這等不計私利之人報效國家,才能裨補朝廷政令死板之闕漏。”

    劉焉耐著性子,把他之所以要宣傳劉備的理由,中肯地誇了一遍。

    隨後端起麵前的陶盞,喝了一口水,準備熬過李素的自吹自擂。

    不過他的養氣功夫很好,臉上沒流露出絲毫不耐煩。

    今的接見,完全是走個流程——李素這顆棋子該怎麽利用,劉焉跟董扶密議之後,就已經想好了。無論李素一會兒表現多差,結果已然內定。

    之所以還非見不可,而且要顯得那麽禮賢下士,完全是為了編造一個借口,免得將來局外人產生“太常卿怎麽會破格對這種人物施恩有加,是不是另有所圖”的懷疑。

    然而,李素並沒有因為領導的客氣話而瘋狂表功自誇,隻是淡淡一笑:

    “太常心懷黎民,素與劉縣尉,深謝知遇之恩。我在曹孟德處,聽聞太常曾有高論,可解決如今地方郡兵不能主動擊賊之弊政,故而鬥膽想求教一二。今既有幸得見,定能有所裨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