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太平花

第一部:華夏文脈開太平 九州離析萬民殤 第178章:關中戰雲 涇渭鏖兵(一二六)(1/4)

    1918年2月3日(臘月廿二),夜二十二時五十分前後,涇陽城東北郊外,原劉曾城郊堅壘陣地結合部。

    兩側溝坡上方,在溝頂的平地上,但見人影往來穿梭,一些人正冒雪摸黑地緊張忙碌著。而在溝底中央的土路上,拒馬之間的空地中,就在前一天的上午由都署軍的劉曾二位將軍親自出麵,就雙方的糧秣問題進行陣前臨時會晤時所站立的位置附近,此時此刻也同樣地圍著一小叢人馬。

    人群基本保持著肅靜,眾人一直朝著東北方向靜立眺望,而在人群後方的不遠處,有兩人借此機會正在小聲地交談。

    “怎麽樣天凱,問題大不大?”

    “請鄧教習放心!天凱清楚在此處阻擊敵人的重要性,保證完成任務!”

    “哦,那你說說看,其中有何道理呀?”

    “現在還看不到敵軍的影子,估摸著還能有一段時間,那我就班門弄斧,試著講一講,要是講錯了鄧教習您別笑話,可得多多指點指點呀。

    “嗯。涇陽城防堅壘陣地十分堅固完善,是涇陽城垣在北麵和東麵的外圍可靠屏障,隻需要使用少數兵力堅守陣地,就足以抵擋來自我軍重兵的攻城作戰,能夠有效地拱衛涇陽的北門和東門以及這兩個方向的城牆。

    “對於劉協步二標殘軍而言,他們從申家堡一路敗退而來,周圍有高峰五的重兵馬隊環繞攻擊,身後還有嶽管帶和石管帶的兩支步隊營的尾隨追擊,即便是好不容易返回到了涇陽城下,但能否最終安全順利地退入城內還是個未知之數。

    “在涇陽城內此時已無多餘的兵力可以出城進行武裝接應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直接退往北門和東門,經由那裏入城,那是要冒巨大風險的。想要退向北門和東門,就必須直接走官道,先不說那兩個方向的官道都被他們自己所修建的好幾重沙包掩體工事給斷了路,槍陣難以整體迅速通過,哪怕是他們下些力氣逐一地移開那些掩體障礙,那麽時刻跟在他們四周和身後的我軍追兵也勢必會趁此機會亦步亦趨地步步進逼同時展開強力攻擊,他們麵臨的局麵肯定會非常被動。

    “就算是劉協步二標最後能夠退到城門外,為了通過狹窄的城門洞,他們也不得不提前進行變陣,將槍陣的全部兵力劃分成多個撥次,逐次地通過城門通道,才能避免兵力擁塞在城下造成混亂。但是如此一來,在變陣的過程中,哪怕是發生任何的混亂都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還有,變陣可是不止一次,而是隨著前麵的每個撥次進城,排在後麵的撥次都需要及時地對陣型進行重新調整。而且,即便前麵的撥次能夠順利入城,但是排在後麵的撥次,隨著兵力迅速減少,槍陣的威力也會不斷地迅速縮減,在我軍重兵的不斷圍攻之下,他們極有可能會隨時崩潰,就像是爬牆虎扔下的尾巴,成了前麵那些已經進城人馬的墊腳石,最終被我軍的追兵給圍殲吃掉。

    “所以,指揮步二標槍陣的官長如果是個頭腦冷靜和心中清楚的人,自然不會冒險去做那樣的選擇。那麽他眼前就隻能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槍陣繼續前進,繞道前往涇陽的西門和南門,那裏的官道沒有掩體斷路,槍陣可以整體迅速通過,這樣雖然不能擺脫四周馬隊的襲擾,但是卻能夠繼續保持和後方追兵的安全距離,在退到城門外的時候,也可以有一定的時間相對穩妥地進行變陣和排列進城撥次,但是這一點點時間差也是非常有限的,難以確保所有的人馬最終都能夠安全地進城。而且,在師老兵疲的情況下,眼看著老巢近在眼前卻不能馬上就近入門,還要再繼續去繞一大段路,在軍心士氣上難免會產生浮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