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太平花

第一部:華夏文脈開太平 九州離析萬民殤 第168章:關中戰雲 涇渭鏖兵(一一六)(1/3)

    1918年2月3日(臘月廿二),夜二十時二十分前後,武寨府漢堤土龍以東三裏處,劉協步二標槍陣。

    自從半個多小時前開始,步二標槍陣與周圍虎視眈眈的高部騎兵集群之間維持了將近一個時辰的相安無事狀態,忽然之間就付之東流了。

    那些憋了一路的高部騎兵們似乎已經失去了耐心,再次變得攻擊性十足。

    他們應該是用厚棉布之類的東西包裹住了馬蹄,並且卸下了坐騎戰馬和騎手身上一切容易發出聲響的東西,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在槍陣的多個方向上一起發起了突然襲擊。他們攻擊的主要目的並非是直接殺傷槍陣之中的劉協步卒官兵,而是將重點打擊方向明確指向了一直在槍陣外圈進行往來探查巡視的曾協普編馬隊的那些騎兵們。

    槍陣外圈的曾協騎兵隻有四十餘騎,數量十分有限,他們不像槍陣中的步卒同袍那樣因為人手充足,可以通過定時更換、交替警戒來獲得寶貴的修整恢複時間。為了能夠在外圈時刻保持對敵監視和充分的提前預警時間,這些曾協騎兵隻好勉為其難地始終在槍陣外圍進行不間斷地巡視探查,隻有在補充彈藥和飲水時才能回到陣內略作喘息。長時間的高度緊張和體力消耗,這些曾協騎兵無論是騎手還是戰馬都已經疲憊到了極點,而且其間持續一個時辰的相對平和期又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麻痹作用,使得他們的觀察力和警惕心已經大打折扣。

    仿佛好像是算準了這一點,借著曠野上突然刮起的一陣強勁寒風將槍陣邊緣兵卒們手中火把的火焰吹得搖晃明滅不定而導致觀察視線大大縮短的短暫當口,這些耐心接近過來的小股高部騎兵,猶如原野上嘯聚會獵的狼群,猛然之間一擁而上,對這些反應不及的曾協騎兵們痛下殺手,在瞬間得手之後一擊即走,絕不戀戰。

    在短短的一兩分鍾之內,幾乎所有的曾協騎兵全部遭受到了突然襲擊,最終有八成的曾協騎兵被當場殲滅,就連他們的坐騎戰馬也被人家給順手牽羊地帶走了。

    而幸存下來的最後十一騎,也並非是因為這些騎手們高度警惕和頭腦身手反應迅捷,隻是因為他們這一棚人馬當時巡查所經過的方位,恰好處於那架賽電機槍的附近,前來偷襲的高部騎兵們於暗處將其早早看在眼裏,投鼠忌器之下並未冒險趨馬近身搶攻,而隻是遠遠地匆匆一掠而過,順手投來了幾顆短繩炸子。即便就是這樣,卻也在刹那之間就收割走了這一棚騎兵當中四個人的性命,其中還包括了一名臨時帶隊出巡的馬隊副隊官。

    事情還並不限於如此。

    除了這些欺身而上實施短促偷襲的輕裝騎兵之外,高部騎兵留在外圍的大隊人馬也並未袖手旁觀,他們也力所能及地做了很多令親者快仇者痛的事情。

    他們也不嫌費事,不知道從哪裏拖過來許多的荊條和樹杈扔在槍陣的必經之路上,不僅使得槍陣中的步卒們舉步維艱,更使得陣中的那些大車扒犁一籌莫展,尤其令槍陣中隨行的工兵和輜重兵們為了及時清除這些障礙而一刻不停地忙得不亦樂乎,也使得本來就走走停停速度始終快不起來的槍陣,如今更是如同爬行的蝸牛一般。

    軍陣中,麵對眼前高部騎兵莫名其妙地突然開始活躍,身後叛軍追擊陣列的趁機步步逼近,以及對於前方正在逐漸接近的武寨府漢堤土龍,將如何提前進行兵力和戰術布置,才能及時進占有利地形並做好相應布防,以徹底擺脫一路伴隨在槍陣周圍的這些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的麻煩和困擾,參謀長劉世晴正在召集一眾官佐參議對這些刻不容緩的緊迫問題進行分析並商討對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