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誌

第132章(1/3)

    陸神點點頭,叫上了正跟兩隻小白鴿子玩耍的尺素一同上台,幾人一同揭下了反麵掛在竹竿子後麵的幅軸之後,擺在了各自眼前的長形短凳子上麵。

    而展現在陸神眼前的轉軸字畫上麵,花的是一副獨有南國特色的畫圖,上麵畫著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的田園風光,人跡所見之所有夕陽西下的園圃,炊煙四起的小茅廬四周長滿了主人家親手種植的各色各樣的菊花,天邊的一輪明月升起,淡淡的幽光,富有格調的夜晚,衣著樸素的主人家柴門打開,在親迎著遠方而來的客人,石頭凳子之上有村釀美酒,身旁的小孩子卻正在種植者鄰家的黃菊,置身其中,仿佛身處菊花盛開的時節,好一副獨具嶺南特色農家的田園風光,這讓祿色很難想起了他在嶺南故鄉的生活和朋友,他於是作詩一首:

    思鄉友

    絳紫香菊花香開,百裏蜂蝶時時來。

    拆卻園籬共賞客,略備蒲酒夜飲月。

    誰知南嶺多異物,千種莫如此間花。

    田畹移種鄰家菊,置身其中共花會。

    而劉文旭拿到的確實一副山人覓友圖,圖畫之中滿是有鬆峰聳翠、飛泉灑玉、桃澗流紅,怪石林立的山峰奇景,在秋來九月重陽時節,漫山遍野都是盛開的一叢叢美麗幽香無人親手種植的菊花,一位身著樸素,滿臉虔誠的書生在翩翩飛舞的蝴蝶的指引下,找到了有人的住所。

    劉文旭也是文思敏捷之人,隻見他信筆寫下四行詩句:

    尋客舍

    秋來九月菊花開,山高小低何處栽。

    道狹偏有花多香,蝴蝶滿飛君舍來。

    而張開河展開書軸,畫麵上也出現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山村景象,畫麵中衣冠簡樸,手拿竹杖,腳穿芒鞋,臉生紅暈的人正是陶淵明,隻見他乘醉,歪歪斜斜的走在菊花遍野的山路上,已然自樂,口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張開河雖然沒有陸神和劉文旭那樣的才情澎湃,但是苦苦思索的一陣子之後,也寫下了一首難得的詩歌:

    陶潛

    暮照日邊江湖柳,陶潛蘺菊灑清氛。

    誌留乾坤浩然大,情結南山終不老。

    而尺素手中拿到的是一副彩繪著春天景色的畫,隻見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草綠如茵,繁花似錦,清風輕輕吹動,蛙聲晝夜歡歌的田野中,一位容貌芳麗,衣著華美,滿臉笑意,一路哼歌的小小女孩子手攜一個花籃子正在路邊行走,所到之處,鳥語花香,溪水淙淙流動。

    尺素心底美好,情緣單純,筆沾上微墨,便寫下了一首美麗,繞有美感的絕句:

    頌春

    荔紅腮臉清菊眸,梨白小手黃枇發。

    絕是春貌縈鹿步,植香留色施風情。

    四人各自作畫一副之後,交給了在台麵上主持大局的老者,老者拿給了屏風後麵之人細細瞧來,屏風後麵之人一拿到陸神他們的傑作,一下子滿臉堆笑,說道:“想著金陵之地果然賢才輩出,難得有這樣子的人才。”

    他非常的喜歡四人的詩作,對陸神的文采和畫技尤為歎服,手裏拿著陸神剛剛頃刻而成的菊花圖讚不絕口,連聲稱妙,說道:“此話一氣嗬成,筆墨濃淡皆到好處,運筆神速,卻沒有一點的混亂,真可謂惜墨如金,意在筆先,當時海內難得一見的神品,若將其置於花叢之中,真可以引蜂招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