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之光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中國企業的未來(二)(1/2)

    聽到這裏,嶽安寧和丁海山都陷入了沉思。施鐵柱臉色漲紅,他當然知道丘好問在批評自己愛豪賭、不尊重市場規律。但得真的很有道理,他若有所思,然後滿臉期待地問道:“丘先生,那我們這些草莽出身的企業家該怎麽做?”

    “上月在京城,國家信息產業中心和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了一次關於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論壇。我有幸被邀請參加旁聽。當時有人在討論,我們國家需要什麽樣的企業,有的支持技術先導的企業,用米國做例子,仙童、英特爾、蘋果、微軟等等,無不是先以技術為根本的企業;有的支持市場導向的企業,我們國家這幾家起來的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靠打市場的起家的。”

    在三人的傾聽中,丘好問繼續緩緩地道,“我這個論題是個偽論題。首先,技術講創新。我們國家目前的現狀,可能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內都處在學習和模仿階段。如何以技術為先導?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國外的技術,研究如何適應我們國家的本地市場環境。”

    “那丘先生是支持市場導向的企業?”施鐵柱遲疑地問道。

    “目前是這樣的。至少要先贏得了市場,創造了利潤,公司存活下來,才有錢去搞創新研究了。”

    “聽上去有點矛盾,其實我的真實意見換一種話,與其我看重市場又或者技術,實際我更看重製度。公司的管理製度,包括日常運營、財務、乃至公司戰略規劃和執行等等製度。對於製度而言,市場和技術都隻是在它這個平台上運行的兩項公司戰略而已。”

    等施鐵柱消化了一下,丘好問繼續道:“上月在京城開會時,我與步步先的端木平端木先生聊,談起他的競爭對手,艾多胡智標的起落,頗為感慨。我胡先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管理製度的極度混亂,尤其是財務製度,簡直是一團亂麻。初創時,公司蒸蒸日上,被掩蓋其中,看不出問題來。一旦公司壯大,遇到波折風浪,就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端木先生非常讚同我的觀點,還給我講了一個趣聞。胡先生競拍得第四屆央視標王,意氣風發地走出梅地亞中心,正好遇到秦池的老總姬先生。當時正失意的姬先生好心提醒他,不要把公司資產和銷售的實情告訴媒體。否則記者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在這些數字上編故事。胡先生哈哈一笑,無所謂地答道,‘艾多有多少錢,我都不知道,記者怎麽會知道?’”。

    嶽安寧和丁海山聽了後,真的是好笑又好氣。

    艾多都做到上億的銷售額,每月的流水數百萬,身為老板居然不知道自家有多少錢。那麽肯定也不知道公司有多少負債,有多少資產,有多少應收應付賬目等等了。這樣搞公司,不垮還真不過去。可是這幾年,國內興起的民營企業,這個樣子的比比皆是。所以才起得快,又掉得快。

    “丘先生跟端木先生也認識?”施鐵柱好奇地問道。實話,這兩年反思後,他開始佩服起以前看不起的端木平,覺得他的市場後發製人有一定的道理。

    “是的,端木先生帶著團隊從霸王出來創業時,我介紹了南港匯德公司,給他們投資了。”丘好問答道,“我跟端木先生,一般企業都是創業靠產品,發展靠製度。隻有製度完善,才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有足夠的試錯和糾偏能力,才能在該市場的時候以市場為導向,該技術時掌握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