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之光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是聖地亞哥大會 一(1/2)

    “人工智能,這個詞1956年被提出,開始時是電子計算機作為一種可以模擬人類思維的工具。”

    “我總結了以前諸多前輩的思想和提法,做了一個歸納定義,人工智能是深刻了解人類智能的實質,通過研究、模擬、研究,然後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機製。我把人工智能劃分為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係統五個方麵。當然了,隨著發展,人工智能可能會出現其它方麵的範疇,我們暫且不論。”

    “最開始得到發展和應用的是專家係統,但是近十年我們發現,專家係統存在的應用領域狹窄、缺乏常識性知識、知識獲取困難、推理方法單一、缺乏分布式功能、難以與現有數據庫兼容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1990年,schapire構造出一種多項式級的算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初的boosting算法。一年後,freund提出了一種效率更高的boosting算法。在此基礎上,我做出了改進,提出了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算法。對,就是這個。”丘好問指著身後的幻燈片說道。

    這是一篇1994年發表在《計算數學》雜誌上的文章。

    “我們做過測試,該算法效率和freund於1991年提出的boosting算法幾乎相同,但更容易應用到實際問題當中。我們沒有停止腳步,繼續深入研究。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集成決策樹模型。它是由一個隨機子集的實例組成,並且每個節點都是從一係列隨機子集中選擇。由於它的這個性質,被稱為隨機森林(rf)。我們經過多次運算,隨機森林能夠在理論和經驗上證明了對機器學習中常常遇到的難題-過擬合的抵抗性...”

    “除了數學算法上的研究,我們還對向量計算機進行了研究,因為它是人工智能的硬件基礎。知道我們的人都清楚,我們在1993年就搭建了先驅號,也就是陣列式向量計算機。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我們從實踐中發現,人工智能很大一部分就是機器學習,而我們將機器學習研究分為神經網絡方向和支持向量機方向。”

    “就在一個月前,我們用先驅三號的複製體,加上pks-iii(primordial    knowing    systems第三代)係統的改進版,搭建了‘蔚藍天空’號計算機,然後邀請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進行三局對戰。”

    丘好問示意助手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視頻。

    “大家可以看到,坐在左邊的是卡斯帕羅夫先生,右邊這位是大家都熟悉的雅各布。不過他當時是可憐的工具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卡斯帕羅夫先生走的每一步棋輸入到蔚藍天空計算機裏,然後再把蔚藍天空運算出來的應招在真實的棋盤上進行落子。”

    “我們必須考慮卡斯帕羅夫先生的腦力消耗,比賽總共進行了五天時間,結果是蔚藍天空三局兩勝一負。”

    丘好問的聲音剛落音,台下的聽眾頓時沸騰了,無數的手高高地舉起。這可是人工智能第一次戰勝人類,而且還是人類極少數的高智商者,這包含的意義太重大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