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一夢 虞美人傳

第一百九十九章 治國良策(1/4)

    族長隻能去拿了賬本給陳虞華看。陳虞華打開一看,頓時尷尬了。

    因為她看不懂。沒想到古人記賬也有一套,但是跟現代人仿佛大不相同。

    於是她走到南宮謙跟前,俯身將賬本遞給他,還沒等說話,南宮謙便悄聲笑道:“你看不懂?”

    “確實,這都是啥?”陳虞華低聲道:“我公主府上的賬本都是我用特殊計算法記成的,我府上的賬房也都按照我教的辦法記賬。其他人的我就看不懂了。”

    我中國作為最為古老的國家之一,會計亦具有悠久的曆史。如果真的追溯我國會計的起源,首先要提到大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婦孺皆知的故事。據司馬遷《史記·夏本紀》記載:“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這說的是某年大禹召開全國貢賦審計會議,統計考核各地交納貢賦的情況,有人自恃治水有功而拖欠繳付,大禹為了懲前毖後,殺一儆百,便處死了破壞貢賦製度的諸侯。為紀念大禹和這次史無前例的會議,遂將“茅山”改名為“會稽山”。由此,大禹始創了會計、審計工作,即“會稽”工作。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的應用也越廣泛。我國最早有文字記錄的記賬方式出現在商代,采用的是單式記賬法,通俗而言就是我們所說的流水賬,它對經濟收支事項的記錄采用文字敘述方式。當時的記錄已有專門的賬簿,稱為“冊”,是一種用麻繩把竹片串在一起的“賬簿”。雖然那時的單式記賬是極其簡單的,但它是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所創造的中式會計,是令人歎為觀止的偉大創舉。

    然而眼前的賬本並不是簡單的流水賬,看起來好像有一種相對複雜的算法。可是因為裏頭有些名詞並非日常生活用的著的,於是陳虞華也不解其意。

    南宮謙指著賬本解釋說:“這是四柱結算法。你看,這是舊管、新收……總的來說,賬麵看表麵沒有問題,但是其實——這是一本假賬。”

    “靠,你早說重點啊,比比半天。”陳虞華頓時對一旁的宇文絕使了個眼色。宇文絕上前提小雞一樣把那族長拎到他們跟前來,取出一把飛刀夾在那族長脖子上。

    頓時,他臉兒都白了:“公主,公主殿下是想做什麽?”

    “你這賬本是假的,所以,把真的交出來,否則,我會讓你比那些山上的老人更慘。”陳虞華冷冷說道,拍了拍宇文絕的肩膀:“我這位朋友脾氣可很不好。”

    陳虞華剛說完,宇文絕的手上立即用勁兒,直接在族長脖子上劃出了一道小傷口。當然,這傷口並不傷筋動骨,隻是皮肉傷。但是血流的樣子讓族長嚇尿了,沒折騰多會兒就交代了。

    很快有人呈上來真正的賬本。陳虞華依然遞給南宮謙看了看。南宮謙翻閱過之後,皺眉道:“看來這幾位族中長輩把茶葉生意一半兒的錢財都收在了自己的口袋裏。剩下一半才分給村民們。如此看來,大趙村其實本來可以挺富裕,隻是——有人中飽私囊了。”

    陳虞華一聽,立即怒道:“你們要怎麽解釋?!”

    幾個族中長者戰戰兢兢麵麵相覷。圍觀的人群開始憤怒了,紛紛指著族長跟幾個長老們議論紛紛。

    顧惜之臉上也掛不住了,隻能冷聲道:“你們誰先交代,公主殿下就會減免你們的罪行!否則,私吞財物,蓄謀殺害村中老人,死罪一條!”

    一說完這個,最先被押在一旁的那人忍不住了,立即膝行上前喊道:“公主,大人,我說!”

    陳虞華擺手道:“說吧,到底怎麽回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