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拚圖

第460章 伏羲殿!(1/2)

    台階若琉璃鎖所造,透明絢麗,寧若白一邊攀登,一邊欣賞四周的景色,而在山體包圍的建築體上,他看到一根根巨大的白色柱子,看起來像是巨大的象牙,而有的像是動物的腿骨,他突然想到了蘇琪設置的獸骨廣場,莫不是那些建築乃是用動物的骨頭所建造。

    遠遠望去,甚至能夠看到盧哥乙女奧神廟的廢墟,如同一捧瑰麗的寶石,然而抬眼望去,自己距離天神宮已經非常接近,他突然感覺,這種的材料非常接近神廟廢墟的殘片。

    寧若白不知道轉了多少圈,終於來到了天神宮的前麵。

    兩排形式各異的的神像,巨大的雕龍殿門,如同遊戲中的至高神殿,就這樣真實的展現的大家麵前。

    踏上平台,寧若白嘴角抽動,他回頭望去,之前的旋轉橋化為光點,飄散在整個空間之中。

    大官人舔了舔嘴唇,“他娘的,這是有去無回的節奏嗎?”

    “呸呸呸。這種地方不能說髒話!”白勝拍了拍他,然後畢恭畢敬的站在寧若白的身後,顯得格外的莊嚴。

    左右雕像人首蛇身,頭戴花翎,身披戰甲,麵目猙獰,如佛祖身旁諸多羅漢,守衛著神聖之地。

    “伏羲宮!”葉蕊突然瞪大眼睛,身體顫抖著,指著中央殿門的牌匾大聲喝道,她手指著前方,微微顫抖。

    伏羲宮?

    寧若白看牌匾上的三個字,一個字都不認識,不是篆體也不像是甲骨文,他不知道葉蕊如何能夠認出,但是“伏羲”兩字,和“天地人和”組織的關係絕對匪淺!

    “天地人和”組織一共有兩件至寶,一個是元能石,另一個便是《洛書後卷》,後來經過吳銘之手,將《洛書後卷》的秘密釋義為《定鼎圖》,也就是記錄龍骨的是個神秘地點。

    其實《洛書後卷》在組織中存在的時間很久,到了吳銘時期,他們想起探尋其中奧秘,但是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這《洛書後卷》到底從何而來。

    這首先要從《洛書》說起,普遍的定義,洛書古代稱之為龜書,乃是陰陽五行術之源。在古代傳說中有神龜出於洛水,其龜殼上的有此圖像,結構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術,四隅黑點為陰數。

    “洛書”之意,其實就是“脈絡圖”。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八卦五行是分門別類,如何組織成有序運作整體,就是洛書之功用。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係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意義上講,《洛書》的作者應該就是伏羲,但是眾人所熟知的《洛書》並不是完整的,在它之後,還有一部《洛書後卷》,用以解釋能量的起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