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拆白大王

第25章 吃大戶的故事(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轉眼到了秋天,先前三汊河湖北厘捐司衙門被改成漢川縣稅關的事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相鄰的孝感和漢陽兩縣縣官口裏,兩縣縣官不依不饒,相繼又在三汊口設了稅關。真所謂亂世無人治,隻要有油水,都伸手來撈。一個小小的關口,竟然有三個縣的稅官在此設關設卡、收稅收錢,不久這條河裏幾乎沒人敢行船,所以河裏的船舶稀少。也就沒有幾個稅錢可收。

    接著黃(陂)、孝(感)一帶遇了蟲災,大批的農民都鬧起了饑荒。周少貴心想,如此這般在這個稅卡待下去也沒什麽出路,還是決定走人。

    周少貴向文水成說了自己的想法,文水成一臉的詫異,連忙勸道:“周哥!我們從一介平民,挖空心思盡力打拚,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個旱澇保守的鐵飯碗,這是十年寒窗的苦讀也難以實現的目標,我們不應該就此隨便放棄。”

    周少貴道:“時逢亂世,無人主政,無人治國,茫茫蒼生誰也不知今昔何往,豈能談旱澇保收,豈能談鐵飯碗?再說,我四海江湖慣了,難得一時收心。”

    文水成見周少貴去意已決,便說了個活話道:“周兄可四處盡興遊玩,你的‘閑缺’我將一直留著。”

    周少貴又租了一艘小船,往孝感方向走,沿途照例遊山玩水,若遇了熱鬧的地方,就上岸看看。有清靜的地方,也多住些日子。因為有妻子陳氏作陪,手上又有大把的活錢,走到哪裏都過得很舒服。

    一路上,周少貴看到很多人窮人成群結隊,拖家帶口地逃荒。一打聽才知道孝感地方的莊稼遇了蟲害,稻穀被稻飛虱洗劫一空,顆粒無收;棉花被紅蜘蛛吃成了紅葉,最後隻剩下光杆。當時人們不懂科技,傳說稻穀之所以顆粒無收是遇了“餓鬼摸”;棉花葉之所以發紅,是因為遭了“天火燒”。把一切都歸於天意。

    那時,漢口周邊地方的窮人有個‘吃大戶’的說法。

    民間一旦有地方鬧饑荒,百姓便成群結隊,整村整族的人們一起出門乞討。若是遇到大戶人家,就前去要求施舍錢糧,或一頓飽飯。因饑民人多勢眾,往往是從乞討變成了哄搶,如此賑災,便叫吃大戶。

    一日,他們遊到柏泉境內,周少貴和陳氏坐在小船中閑談,陳氏突感不適,隨後嘔吐不止,周少貴以為是因船上空間太小,估計是陳氏暈船。陳氏小道:“我身上‘好事’兩月未來,現在這般嘔吐,怕是有了小的!”

    周少貴大喜,為了陳氏母子的安全,決定往回走,準備回漢口,找個好地方安置下來。於是馬上叫船夫把船轉頭。陳氏說不再想坐船,周少貴就隻得雇了兩乘軟轎走旱路。

    初秋的太陽仍很毒,驕陽似火。一日中午,四個轎夫抬了他們兩口子沿黃孝河往回走,周少貴雖是坐在轎子裏頭,也很悶熱,正在他感到酷熱難耐時,看到前麵路邊不遠處有一棵大柳樹,樹下有一片濃蔭,還有一個賣茶的小攤,連忙叫轎夫落轎,停在那棵大樹底下。他們喝了茶,就在樹下乘涼。

    周少貴定下神時,看到柳樹下一個留長須的算命先生,抱著算命的招牌靠著柳樹打瞌睡。那算命先生閉著眼,嘴卻張得大大的,涎都有流了出來,引來不少的蠅,在嘴邊亂飛。好像在做美夢。

    此人姓朱,係孝感百泉(現東西湖)人氏,因家貧、自幼幫人牽瞎,長大後以算命為生,每回出門算命時,都用豬肉皮往自已嘴上抹上亮亮的一層油,以示有口福。他的故事被鄰居傳出後,當地人給他起了個諢名—叫朱油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