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五姐妹

第18章 父母的創業之旅

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情況,楊氏夫婦也嚐試過出去創業。 他們把三個上小學的女兒留在家鄉(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她們早就學會了自理,不需要大人照顧),然後帶著最小的女兒到了縣城附近的鄉下去租田種甘蔗。因為那裏的田非常平坦,泥土非常肥沃,很多人都到那裏租田種各種經濟作物。 為什麽自己家裏有地不種呢?因為他們的田地是山地丘陵地帶,黃土地,土地貧瘠,種經濟作物不出產;而且遠離公路運輸,種的東西需要靠大量的人力肩挑背扛到公路上才能用車裝運;還有一個沒有規模,隻有你一戶人家在這裏種,達不到規模根本沒有人來收購。綜合考慮,產量低,成本高,勞動強度大u003d不具備創業的條件。 他們種了兩年多,在那裏種甘蔗,產量非常高,但是也非常辛苦。從育苗,挖籠,種植,下肥,培土,剝葉子(一批甘蔗要剝幾輪),最後到砍甘蔗,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甘蔗最終被糖廠收走熬成糖。兩夫妻租十幾畝田,每天都累成狗。一年下來除去肥料和人工(砍甘蔗)基本夠吃飯,沒攢下錢,自己還沒有算工錢。 後來因為奶奶生病了,錢沒掙到,孩子也沒有顧上,到頭來隻賺了工來打,就沒再繼續種了。 不過在回家之前,他們還嚐試過第二次創業——養鴨子。他們租了一個很大的水塘,養了幾百隻鴨子。但是鴨子毛病太多了,一旦遇上瘟病就全軍覆沒,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在經曆過幾次失敗之後,他們也徹底絕了在外麵創業的念頭。兩夫妻老老實實地收拾東西回家種自己的田去了。 和父母分別了幾年,看到父母回來,最開心的莫過於金梅她們幾個小孩子。 父母出去的時候,金娣已經跟姑姑姑父在外麵工作了。金玲才八歲剛剛上學前班,金鳳上一年級,金梅上三年級。 現在金梅即將小學畢業,金鳳也讀四年級了,金玲讀二年級。就連最小的老五,今年也已經六歲了。再過一年也到年齡上學了。 時光匆走得真快呀!不知不覺間,楊氏夫婦他們已經走過了快四十個年頭了。從兩個什麽都不懂的楞頭青到現在隱約可見的白發,他們互幫互助,相互扶持,從來沒有放棄過彼此,也沒有想過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就連架都很少吵。 華生脾氣好,從來沒有跟楊氏紅過臉。但是他做事動作慢,楊氏又是個急性子。所以往往兩個人在一起做事時,楊氏看著他幹活就幹著急。 一個覺得慢工出細活,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家找他做家具的原因。一個是好勝心強,什麽都要爭做第一。 所以當楊氏罵他像蝸牛一樣的時候,華生隻是笑笑並不頂嘴。楊氏就會像一棒子打在棉花上一樣,次數多了自覺無趣,就自顧自地幹活,主打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這幾年因為有金娣的幫襯,幾個孩子的學費沒再被學校催過。他們才能夠安心地在外麵創業。如今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回來,他們已經沒了出去創業之前的雄心壯誌。“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這就是他們樂觀的人生觀。 人要看得開才能走得遠。這個世界有人聰明有人笨,不是人人都能當老板的。嚐試過,成功與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至少他們努力換取過,這一輩子哪怕以後平平無奇也不後悔。楊氏想得很通透。 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挺好的,熱熱鬧鬧。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