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五姐妹

第10章 農民的苦與樂

有了上一次糧食失收的慘痛教訓,到了第二年,楊氏夫婦經過商量,決定到鎮上的糧食種子店重新買一種新品種的稻穀種子回來種植,換一個品種,也換一換口味,還能增加產量的。 以前都是自己收了稻穀挑選最好的留做種子給下一季種。但是同一個穀種返種次數太多它的產量就會下降,病害也會增多,質量也沒有以前那麽好。 剛好那時候的袁老師研發出了很多種雜交水稻,產量大,易種活,口感還不差,正在全國推廣。 當然也有一些非常優質的品種,吃起來香噴噴的,不用菜也能讓人吃三大碗米飯,但是它的缺點是產量低。 良田多的人家會種幾片田自己解解饞。畢竟還要交公糧,要是全種上了收起來還不夠交給國家的,自己家人怎麽辦?所以大部分的人家選擇的都是產量高,成活率高的品種。 中國人能吃上飯吃飽飯真得要好好感謝袁老師,造福了中國的千秋萬代。 果然,他們換了新穀種之後,糧食產量比之前增加了很多。 一家人開心地收割著這半年的辛苦勞動成果,雖然辛苦,但是累並快樂著。 家裏成員分工明確。金娣,金梅跟著媽媽到田裏割稻穀。爸爸負責用扁擔把稻穀一擔擔地挑回家前麵的地坪上。金鳳和金玲負責家裏的所有家務活——挑水,煮粥,喂雞喂豬,挑水淋菜,摘菜洗菜炒菜。牛被拉到了田裏綁著吃稻杆,不用專門看著。他們還要給在田裏勞作的人煮一大鍋粥水送到田頭上給她們吃喝。 農忙時節,她們中午都是不回家吃的,在地頭用碗灌兩碗清粥休息一下繼續幹活,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工回家。 回家吃了飯後還不能休息。他們必須把今天收回來的稻穀脫粒。 由於家裏那台老古董打穀機壞了,他們隻能采用最古老的方法幫稻穀脫粒——用牛踩。 他們把稻穀全部倒在地坪上攤開,一個人站在稻穀中國拉著七八頭牛的繩子讓它們圍著他轉。牛要是停下來就抽一鞭子它,要是拉屎還得外麵的人拿著筲箕(竹子編織的一種鏟子)去接,要是吃稻穀就扯一下它的繩子(每頭牛的鼻子都穿了一個環,用繩子綁著,扯一下它覺得痛了就會聽話不敢再吃了)……其他人就站在外麵配合著翻轉稻穀,把沒脫到稻杆翻到上麵,已經脫了的翻到下麵。這樣的動作要持續重複幾個小時,他們管這種脫粒方式叫——練禾。 當稻穀基本脫幹淨了就裝袋,再把稻杆翻到另一處繼續練,直到沒有為止。 每當收割的季節,全家人都要從早上天不亮開始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收工睡覺。 第二天又繼續重複同樣的動作,隻是多了一項工作——曬穀。 曬穀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天氣陰晴不定,一會太陽一會雨的。要是下雨了收穀不及時被雨淋濕了,穀子會發芽壞掉。所有的辛苦都會白費。 因此,必須留一個人專門守在地坪上,除了防止周邊的雞鴨跑來偷穀子吃,還要時不時地給穀子翻麵,最重要的是監視天氣變化。 要是發現天上烏雲密布,風吹得特別快,或者有雷聲,閃電,空氣濕度越來越大都要趕緊收,不能有僥幸心理。 地裏幹活的人也會趕回來幫忙。 要是碰到那種晴空萬裏卻突然突然下下來的大雨也沒轍,隻能以盡快的速度用東西把穀子遮蓋起來,能蓋多少蓋多少。 其實最讓農村小孩們害怕的不是曬穀子,而是黃豆。那玩意兒圓溜溜的,一掃就跑,越急越難收……非常令人崩潰。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