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943章 連消帶打(1/3)

    劉遠橋進入濟南的時候,是有些低調的,當然這低調是別人眼中的印象。

    當時的劉遠橋,可是率領的三萬精兵,水陸並進,進入這裏的。

    但是那時候的情形,實在是過於混亂了,外有大明七十萬大軍,苦苦相逼,山東之內,則是有漕幫大舉的動亂,百萬漕幫之眾,他們占據了運河之地,與華夏軍的反複為難,那時候的劉遠橋,在許多人眼裏,應該是內外交困,焦頭爛額才對。

    隻是華夏軍暗地裏麵的謀劃,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知道,其他的人,都是認為,華夏軍正處於四麵楚歌之中。

    但是一個多月後,劉遠橋離開濟南的時候,可是風光之極,離開濟南的時候,他可是帶著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離開。

    才一個多月的功夫,參與圍攻他的幾十萬名明軍,大多數都已經向華夏軍投降,不投降的,也都往河南方向潰退,山東之內,已經沒有華夏軍敵人軍隊了。

    在幾十萬明軍投降了以後,在山東運河兩岸造反的漕幫,也都驚恐萬分,他們看起來聲勢浩,打得華夏軍都抬不起頭,他們認為,劉家有今天,離不開漕幫的幫助,甚至公開的揚言,他們這一次,就要搞得劉遠橋下不了台,就要搞得八麵佛向他們低頭。

    在漕幫的眼裏,劉遠橋就算是背信棄義之徒,臨清劉家,如果沒有漕幫的幫助,他不可能迅速的把生意擴展到全國,成為富甲天下的臨清劉家。

    但是劉家崛起以後,拔吊無情,翻臉不認人,沒有重用他們這些漕幫中人,而是視他們為敝履,棄之而不顧,甚至還傳出一種傳聞。

    八麵佛劉遠橋認為漕運耗費巨大,應該使用海運,這就徹底的激化了劉家與漕幫之間的矛盾。

    大明的漕運,始於建國之初,那時候北元未滅,東海之上,各種勢力和倭寇,還在危害著大明的海疆,他們可是不敢把這些錢糧和賊稅,通過海上,運往北方。

    然後就通過運河的辦法,把南方的賦稅,運往北方,並且還成功的養活了百萬民眾,在當時這稱得上是穩定地方,一舉多得的好事。

    但是經過了百年的發展,變成了一條龐大的利益集團,有一點是很明顯的,那就是朝廷從南方運一石糧食,最少得在運河上消耗掉三四成之多,這就意味著成本非常的巨大。

    劉家興家於運河,但是他們同時也有龐大的海運船隊,大做海外貿易。

    大明朝廷想要開海禁,廢漕運,這根本就不可能,因為這幾乎得罪了大明最富貴的兩大集團,既得罪了依靠漕運而活的漕幫及其千千萬萬的官員和民眾。

    同時也都得罪了從事海上貿易和走私貿易的大海商們,所以說,這幾乎就是一麵倒的反對,崇禎皇帝敢這麽幹,就是跟天下人作對。

    這些官員痛心疾首,苦口婆心的告訴皇帝,開海禁這是違祖訓,海運成本非常的高,非常的危險,根本就不可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