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754章別無選擇(1/3)

    劉布拿下夷陵之後,雖然他的主力部隊,一時半會無法立馬出動去馳援襄陽,但是他依舊是命令他手下的水師,還有騎兵,迅速出動,增援襄陽。

    李定國手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卻要守住這麽巨大的一個城市,對他的壓力非常的大。

    劉布明白一點,襄陽在他們手上,整個湖廣的局勢就可以穩住,如果襄陽失陷,這就麻煩了。

    劉布的目標,就是在一兩年之內平定江南,然後就開始揮師北伐,一統天下。

    要達成這樣的戰略構想,他們就必須速戰速決,如果陷入曠日持久的戰鬥之中,就會***滯後。

    大明的力量,已經一再的受到了削弱,大明的軍隊,現在主要形成了四大集團。

    所謂的四大集團,指的首先就是最北邊圍繞著長城而部署的九邊重鎮,這邊軍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其次就是保定的洪承疇集團,天津衛的楊嗣昌集團;南方的朱燮元集團。

    本來大明朝廷,是希望兩廣巡撫熊文燦,在兩廣組織軍隊,起兵牽製華夏軍的,但是此人做事,首鼠兩端,貪生怕死,一開始他就不願意去幹。

    自從鄭家宣布歸降以後,他更加不敢跟劉家作對了,幹脆直接就棄官不幹,掛印而去。

    朝廷對於熊文燦,是懷有高度的期望,齊家治國平天下,力傾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唯有士大夫,結果熊大燦連官都不做,直接就走人,令他們在兩廣的部署完全落空。

    此舉也就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朝廷本來想依托兩廣行省的兵力和資源,從南方牽製華夏軍的,但是連在這地方的巡撫都不幹了,還能指望其他的人拚命。

    可以這般說,朱燮元在南方起到多麽積極的作用,而熊文燦起的作用,就是相對消極。

    廣東跟福建相連,雙方的聯係十分的密切,特別是沿海的地區,基本上都知道有鄭家這一個大牛人,許多遠海的人家,都靠鄭家過活。

    但是現在他們可是知道,就連鄭家都投靠了華夏軍,朝廷不知道華夏軍的厲害,對他們不肯給予高的官位和待遇,但是這些老百姓可是知道鄭家的厲害,連鄭家都被華夏軍收服了,可見他們是多麽的厲害和可怕。

    這估計也是熊文燦棄官而逃的一個原因,既然都撈了那麽多銀子,何不回家好好的享受這銀子,不至於弄到老的時候,晚節不保,最後是身敗名裂,死路一條。

    大明有的是盧象升、朱燮元這種剛烈忠臣,但是也有錢謙益、吳宗達、熊文燦這種見風使舵之徒,他們心中沒有國家大義,隻有自己個人利益。

    劉布也是知道,隻有這樣子,他們劉家才有希望,如果每個人都像是盧象升、朱燮元這般的人,他們劉家早就被剿滅,墳頭上的草,也有人頭高了。

    劉布在稍事休息以後,馬上命令他的軍隊,全力北上,馳援襄陽,當劉布才走到一半路的時候,就收到了襄陽方麵傳來的消息。

    消息有兩個最為重要,自然就是朱燮元大軍拔營北上,全力撤退,已經徹底的撤出了湖廣,奔河南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