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742章奇兵突至(1/3)

    負責鎮守夷陵的,就是朱燮元的副手張有為,張有為天啟年進士,與盧象升為同期,出身排名還在盧象升之上,中舉以後,一直在四川當官,他在四川成成都府擔任推官,朱燮元其時擔任四川的左布政使。

    就在這時,發生了著名的奢安之亂,叛賊奢崇明突襲重慶,殺死了巡撫徐可求等二十多名高級官員,在拿下重慶以後,橫掃川南二十多個州府,率領十十萬大軍圍攻成都。

    在長達半年的成都包圍戰之中,知府張定樵戰死,朱燮元便推薦張有為擔任成都知府之職。

    朱燮元與張有為沒有任何的關係,他的推薦完全是出自對張有為能力的認可,其後張有為一直也都不負朱燮元所望,在平定奢安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現時任四川巡撫,負命協助朱燮元,馳援湖廣。

    這一次他也再次跟朱燮元搭檔,率領大軍出川,支援湖廣,朱燮元在拿下夷陵之後,就派他鎮守夷陵,自己親自出兵攻打襄陽,隻要拿下襄陽以後,他們的戰略格局,將得到極大的改觀。

    朱燮元之所以讓他的副手張有為鎮守夷陵,這就是因為張有為對於防守非常有經驗,當年他可是在長達半年的成都包圍戰中表現出色,在守城方麵卓有成績。

    其後也都參與平定奢安之亂,率部包圍貴陽,對貴陽進行了兩年多的圍困,終於攻進了城中,殺死了叛賊,可以說張有為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雖然他沒有赫赫之功,但是能力卻是非常強,也就是因為如此,朱燮元才把守衛夷陵任務交給他。

    張有為在接手夷陵以後,也把這裏打造成他們的前進基地,張有為也相信一點,夷陵隻是他們暫時的立足點,無論他們北攻襄陽,東進武昌,都是以這裏為前線基地,所以他從四川調集了大量的糧草兵器,源源不斷往這裏雲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長江水道被被華夏軍切斷,他們沒有能力通過長江,大規模的運送物資,他隻能夠聘請當地的馬幫和和民夫,一擔擔,一批一批的把糧草運送過來。

    當然更多的就是在就地征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張有為也十分明白這一點,朱燮元數十萬大軍出川,馳援湖廣,最為重要的,自然就是糧草。

    張有為在鎮守夷陵以後,一方麵加強夷陵的防守,一方麵把大量的糧草和兵甲往這裏集中。

    因為麵臨著華夏軍水師的威脅,張有為選擇把他的主力和糧草都放在了夷陵的東山腳下,這裏遠離河道,是敵人大炮夠不著的地方。

    張有為也都不怕敵人來攻,因為夷陵城本身的防守就有接近三萬人,加上陸陸續續抵達的部隊,多達十萬之眾。

    可以這般講,敵人不來便罷,如果來的話,他有信心教他們做人。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情壯誌,進士出身的張有為更不例外,他為官快二十多年了,也都做到了守護一方的封疆大吏,但是卻沒有成為朱燮元這種出類拔萃,名聞天下的人物,不免感到美中不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