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704章共商國事(1/3)

    劉布道:“兵部隻有調兵遣將沒有領兵權,而且大明的兵部尚書,一向由文職來擔任,這也讓大明的兵部尚書,往往都是不知兵,不知將,權責不明,製度混亂,最終便宜了我們。”

    劉遠橋道:“大明的辦法雖然不妥,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壓製了武將的坐大,終大明一朝,也都沒有藩鎮坐大,像你的法子,會不會讓這些領兵的武將形成的軍閥和藩鎮,尾大不掉,很難收拾。”

    劉布道:“關於這方麵,孩兒自有辦法,稍後會提供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出來,有一點殿下可以放心,我們劉家的軍隊,是無法藩鎮和軍閥化的,隻要我們牢牢的掌握著人事和糧響的大權,這些當兵的,他就不會聽別人的。”

    劉遠橋點了點頭,大明的軍隊到了這幾十年私人化十分的嚴重,劉家軍就是這種形勢下的產物,但是劉家軍跟其他的私人軍隊又有所不同,其他的私人軍隊,它規模大了以後,內部會形成種種大大小小的山頭,造成了大帥要通過將領去控兵,將領則通過他手下的一些軍頭去調兵。

    劉家軍不同之處,就在於軍隊的人事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並且軍隊的糧餉大權也都一直牢牢地把控著,這樣軍隊就不會私人化。

    每一個士兵都知道,是誰發糧響給他們的,是誰發福利給他們的。

    是劉家父子,可不是他頂頭的將領,劉布手下這些將領,都是由他一手提拔的,目前來說,還沒有什麽問題,如果有問題的話,劉布他也都不會有猶豫,遇見一個,處理一個,毫不留情。

    別看他們軍隊中沒有鬧事情的大案,他可是在不動聲色之間,就處理了一些有這方麵想法的人,這些人不是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就是死在了戰場之上。

    劉布既然敢成立國防部,自然也都會有他的想法,大明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是不能滿足新時代之下戰爭形勢的需要。

    這種臃腫而又複雜的機構,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顯得遲鈍而又無力。

    劉布的國防部,給這些部門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可以滿足這方麵需要。

    同時劉布又建議成立海軍部。

    這一點令劉遠橋十分驚訝,他說道:“把水軍至於陸軍的統治之下,也都沒有問題,大明一向這麽幹,我們以前盤子小,可以這般搞,以後占領了整個天下,這會不會形成機構更加的複雜,山頭林立。”

    劉布道:“我們的海軍,不同於大明的水師,其能發揮更多的作用,它不可能隻是陸軍的附屬,海軍能做到的,陸軍未必就能做到,我們征服了大明以後,海外擁有更多的地方,比如說暹羅、爪哇、三佛齊等地,都是著名的糧倉,如果控製在手上,中原就不怕缺糧了,縱觀中原皇朝過去幾千年的曆史,出現皇朝更替,不外就是幾項,主要就是土地兼並、人口過多,糧食不足。”

    劉遠橋說道:“你分析的十分在理,這一點我們值得借鑒,就像西方的東印度公司一樣。”

    劉遠橋可不像是崇禎皇帝,他對於世界了解得非常清楚,他可能是當今世上了解世界信息最多的人之一,對於西方列國的消息,他也知道的很清楚,像是對於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其國內的政治情況,還有東印度公司的運作情況,他都非常了解,對於南洋的形勢,他也了解的十分清楚,並不像朝廷的官員,一麵懵逼,認為南洋就是一荒野之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