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687章遠大圖謀(1/3)

    與這時代的文人相比,劉布隻能算是識字,論做起四胼八驪的八股文章,他肯定捉瞎,狗屁不通。

    他會剽竊幾句詩與名句佳作,讓人不明覺厲,高深莫測,僅此而己。

    說這人有貨,他作不出一篇好文章,其軍令向由人代寫,簽字那是醜陋不堪。

    但吹牛皮瞎扯蛋,還是會的,華夏它不香嗎?耳熟能詳,朗朗上口,誰人不以身為華夏子孫為榮?

    華夏最早見於故千年前周朝《尚書》周書-武成篇,“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華為漢民族的古稱,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亦有是華山夏水之間的稱呼。

    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夷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準。

    遠古時期中土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三皇五帝時西北部的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了百越等許多氏族部落,在黃河中遊兩岸繁衍,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至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麵。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華夏族,從漢朝開始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現在複稱,在曆史中找到淵源,亦符合人心向古之風。

    華字開始像一棵樹上滿是花枝的樣子,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寫成同時加“於”(竽),表示古人用花枝裝飾歡慶的樂器。有的篆文加“艸”(草),確定了“華”的草本屬性,於是“華”的含義遂發生由“木”變“草”的大轉變。

    而籀文則像枝葉茂盛的植物,有許多燦爛的亮點閃爍其間,華字逐漸引申到美麗、漂亮、尊貴、炫麗等美好的含義。

    劉布在提出了這一口號以後,也滔滔不絕地說出了他的原因。

    最早推廣係統用火的首領為炎帝;最早推廣射箭習武的首領為黃帝;最早推廣采摘種植的首領為華帝;最早推廣農耕生產的首領為夏;最早推廣製陶的首領為堯;最早推行熟食製度的首領為舜,最早推廣漁業的首領為鯀;最早推廣治水的首領為禹。

    如此一來,他們也都成功的把這一切牽扯到三皇五帝時代,與曆史扯上了關係,為其合法性帶來了一定神聖的屬性。

    這年頭造反,誰不給自己扯上一個好的名頭依據,好粉墨登場,就像朱元璋他們壓根就是一普通的小老百姓,但是也硬是跟宋朝的朱熹扯上了關係。

    而他們劉家也不過是萊州即墨縣一普通打魚的,以前祖宗十八代好像都沒有出過什麽名人和當過什麽官,但是劉布也不知道他老爹怎麽扯的,居然就跟中興漢室的漢光武帝扯上了關係。

    但是劉布知道,如果依照他的這種算法,這般的瞎扯,天下人也就一個祖宗,一家人而已。

    為了反駁其父親想出來的絕好國名:大清!

    劉布讓國安局的周輝找情報,你還別說,還真讓他找到了這方麵的情報。

    建奴雖然沒有正式改名為大清,但是他們已經確定了此事,並且已經做了一些準備,這讓劉遠橋覺得晦氣,也就不提此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