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645章清流書生(1/3)

    徐國公他此刻最缺的,是能打仗的士兵或者是帶兵打仗的軍官,如果有足夠的士兵和軍官,他就有把握保住南京城,守住這裏。

    南京城也都是大明文人匯集的地方,也都有許多的清流官員在這裏,當劉家軍兵進江南,圍攻南京以後,就有許多人團結在徐國公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

    但是對於這些人,徐國公他是感覺到一點,那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雖然這些人也都知道,他們在保家衛國,在保衛他們的家鄉,在與反賊做鬥爭,但是他們這些人,所能夠提供的幫助,還不如一名普通的士兵。

    大明這幾十之朝政,大夥都耳熟能詳的就是其黨爭,最著名的就是東林黨和閹黨之爭,但是東林和權閹之爭僅是大明黨爭的一小段,朝中的黨爭曆史悠久,內容豐富。

    崇禎二年史上最大的文人結社成立,成員以清流自居,反對貪腐弄權,影響日益壯大,複社被時人評價為社局朝局,互為表裏。但是,複社清流參政入仕,因其利益不同,內部逐漸派係林立,矛盾集中。

    複社,崇禎二年建立於蘇州,複社自我標榜為文社,主旨是興複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這顯示的是當代的經世致用思想。

    複社由江東的多個文社結合而成,如,雲間幾社、香山同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曆亭席社等等。

    如果單純以複社主旨來定位複社的性質,主旨是學術研討。但是在這學而優則仕的時代,複社注定不是簡單的文學會,它必然是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團體。因其構成之初就是多個文社的聯合,所以複社成立之初就有派係色彩。

    關於東林黨和複社的關係,所多人認為複社與東林黨一脈相承,即複社繼承了東林黨的政治、治學主張,以經世致用為準繩,因此可以認為複社是在東林黨的強烈影響下而形成,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他就與東林黨無異。

    當然,崇禎二年的複社僅僅是名義上的結合,實際上複社下轄的各個小社還是單幹,其成員與閹黨鬥法僅為個人行為,不能代表複社全員看法。至崇禎八年,這種脫離團體單幹的行為逐漸力不從心,最終在現實政治利益麵前,複社趨向於抱團,最終形成了複社政治集團。

    東林黨是複社的直係父母,東林黨的部分成員也加入了複社,這一部分人為行文故,稱之為東林派,就是複社中最激進也是最具政治色彩的人。崇禎八年東林派建立了桃葉渡同難大會,這是複社轉型向朋黨發展的標誌之一。

    複社立社之初就派係林立,結構鬆散;文人又自視清高,眼高於頂,互相不服,自然產生矛盾。

    其次,複社既然由多個文社構成,社員因地結緣、因鄉結情,地域出身的不同,進而造成複社內部小團體間對閹黨態度的不同。

    盡管現在這些複社的人員,他也都明白,跟劉家軍這樣的叛軍在作對,這才是真正的大義,以前他們一直跟閹黨在做鬥爭,但是跟他們作鬥爭的閹黨,沒有危害天下,反而他們一直沒有做對的劉家,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變成了天下的大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