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448章朝廷態度(1/3)

    崇禎皇帝他因為在當信王的時候,目睹了前朝的種種弊端,深以為慮,他當時還在想,如果我來當皇帝的時候,就絕對不會這樣子幹,絕對不會這樣子縱容朝臣禍亂朝綱,也都不會不顧朝政,隻顧吃喝玩樂。

    在他自己當上了皇帝以後,才知道做皇帝並不好,當實際上是非常辛苦的活,當然幹了這麽久,他也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並不是他這位皇帝不行,而是他的臣子不行,他的這些臣子不給力,根本就不能夠為他做一些漂亮的事情出來給他長臉,所以他才會像走馬觀花一樣的更換內閣輔臣,隻要稍有不如意或者是哪裏地方出了事,就拿那個輔臣來擋刀,他這一種做法也就是很明顯的做法,這就是錯不是皇帝的錯,而是大臣們的錯,皇帝已經足夠勤政了,隻是臣子們不給力,才會令局勢崩壞至此。

    對於山東的劉家,皇帝他是又愛又恨的,恨的地方那就是劉家在施政方麵和其他方麵還是十分給力的,做了一些他期望中的事情,但是劉家的出身又令他有些不快,不過是一個稅關小吏之家,居然貪汙貪了這麽多的錢,成為了名聞天下的臨清劉家,小小的一個小吏之家,居然敢說富甲天下,這可是令皇帝非常的不快,他都在想,這一個小官他倒是貪了多少的錢,不過他身邊的人都告訴他劉遠橋這麽有錢,肯定不是含的,因為她一個小小的七品官,權力再大,也能大到哪裏去?那可以貪到這麽多的錢,他的錢主要是做生意賺的。

    一個官員不想著為國為民,為朝廷效力,而一門心思地想著賺錢,這樣的官能是好官嗎?光是這樣想,皇帝他就非常的不快,非常的不爽,他都在想,等什麽時候有空了,再收拾這樣一個混賬,誰知道劉家也都非常的識相,他們在吳橋兵變以後,地方大亂,在地方沒有辦法度過冬天的時候,他也都主動的出動了資源進行傾家蕩產式的賑災,就令他稍微有點安慰。

    但是隨後皇帝他又有些不爽了,這就是劉家他居然傾家蕩產的賑災,這如此的收買民心,其意欲何為?他就不能說這些錢都是朝廷給的嗎?是朝廷委托他賑災了嗎?這樣的大疫,隻有朝廷才能賑,你一個地方家族,這樣子做實在是意圖不軌,要知道可是有很多的大臣,在皇帝麵前說他的壞話了。

    不過崇禎皇帝他也是一個窮慣的和窮怕的人,他也知道像劉家這樣子肯拿出這麽多錢來賑災,就算你再怎麽說,他也都是十分積極向上的,至少朝中這麽多文武官員,又有哪一個官員可拿出自己的家產用於賑災地方,幫助朝廷的,不過劉遠橋他的出身和做法確實是令得十分注重文章道德的崇禎皇帝非常的不爽,要知道他經常在想,如果他的幾位內閣輔臣有劉遠橋這樣能折騰,那該多好?

    劉遠橋他能折騰,但是皇帝對他還是始終的不喜,就連皇帝他自己也都有了想法,那就是當劉遠橋他做滿了這一任以後,就準備對他進行調整,讓他去別的地方,找找一個清水衙門當一個泥胎菩薩去,要知道劉遠橋這一種非正道出身的官員,能當上巡撫已經是例外了,如果天下都這樣子,豈不是亂套了,朝廷的綸才大典和吏部的用人製度,豈不是形同虛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