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40章斷其龍脈(1/3)

    鳳陽是大明中都,與南都北都,並稱大明三都,是為大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為明朝風水寶地龍脈地氣所在。

    龍脈,是指連綿起伏的山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風水學裏麵認為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祖龍。

    自古風水術士們都認為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沒有龍脈,不足以支撐起一個王朝的興旺崛起。

    如: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

    大明《龍興寺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說元末泗州有一個地方叫做楊家墩,墩下有土窩。有一天,有一個農民叫做朱初一(朱元璋的祖父)耕種完畢,躺在土窩中休息。

    這時,有兩個道士經過此地,其中一個年長一些,師傅模樣的道士停了腳步,站在土窩之上,指著腳下朱初一睡覺的地方,說道:“倘若有人死後埋葬在這裏,他的子孫後代就會出天子。”

    另一個年少一些,徒弟模樣的道士滿臉疑惑,不解地問道:“為什麽呢?”

    另一個年少一些,徒弟模樣的道士滿臉疑惑,不解地問道:“為什麽呢?”

    那道士笑了笑,回答道:“此地氣暖,非常有靈氣。不信你拿根枯枝古來,栽種在此處,十天之內枯枝一定會長出新芽來。”

    這時,朱初一醒了,從土窩裏站了起來。年長的道士看見他很驚訝,於是問道:“施主,剛才你可聽見我說的話了嗎?”

    朱初一假裝耳聾,又是搖頭,又是擺手的離開了,表示自己什麽都不知道。

    待朱初一走後,年少的道士在別處撿來一段枯枝,插在土窩中便離開了。

    風水迷信之說,深入人心,人人深信不疑,每個人都相信,將祖先葬於風水寶地,是可以改變子孫命運的,其實朱初一不僅把那道士的話聽得是真真切切,而且還用心地記在心裏,每天都來土窩等候著枯枝生芽。

    不知不覺十天過去了,那枯枝果然如道士所說一般,在第十天的時候,竟然長出新芽來。朱初一大驚失色,知道那道士所說不假,此地乃是塊風水寶地,要是死後埋葬在這裏,子孫後代就會出天子,改朝換代,改變家族的命運。

    朱初一是個很有心計之人,不願讓別人也知道此地是有靈氣的風水寶地,於是就俏俏地把長出新芽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上一段枯枝。

    朱元璋的祖父牢牢記住此話,死後讓人將自己埋葬在土窩中。可是等到下葬之時,讓人驚奇的事發生了。隻要扒開此處的泥土,自己便會壅起,成為墳堆。

    後來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憑借自身不懈的努力與得天獨厚的天賦,率領眾家弟兄過關斬將,一路前行,終於推翻蒙古人元朝統治,登上皇帝之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