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58章相互拆台(1/3)

    劉布立即命令部隊進入戰鬥狀態,他們非戰鬥狀態行軍,一向是不披甲的,一旦進入戰鬥狀態行軍,立即披甲,以應付隨時出現的局麵。

    他們一行四千多人,一千騎兵,三千步兵,以戰鬥隊型開至了青州府城。

    太祖洪武元年改元代益都路為青州府,轄濰州、莒州、膠州三個州和益都、臨淄、博興、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蒙陰、沂水、日照、昌邑、高密、即墨、高苑、樂安(廣饒)十六個縣。

    後將濰州、膠州、高密、昌邑、即墨劃歸萊州府,仍領13縣1州,府的長官為知府,另設同知、府判等官。知府掌管“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同知為知府的副職,通判僅負責糧運及農田水利之事。

    青州,為是古九州之一,傳說大禹治水後,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早夏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

    海就是渤海,岱就是泰山,即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注釋:“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而青州在很多時候,又叫益都,相傳,在上古大禹治水時,最大的功臣是伯益,除了伯益,還有兩個得力的幫手,分別是皋陶、後稷,皋陶是伯益的父親。

    在大禹治水成功後,打算從皋陶、伯益、後稷中選一位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皋陶年事已高,治水成功不長時間就過世了,大禹打算將伯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大禹的兒子啟覬覦大禹的權利,聯合其他部落首領,廢除了禪讓製,承襲了大禹的權利地位,建立了夏朝,成為了一代帝君,讓禪讓製走向家天下式的世襲製。

    夏啟即位時,伯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便回到了青州箕山,直至老去,《周禮》中記載:“有先君之廟曰都”,就是說供奉先賢聖人的地方叫都,益都就是供祀伯益的都邑。

    相傳伯益是黃帝的六世孫,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故受禹賜姓贏,伯益後裔人才輩出,惡來是秦國先祖,晉高祖司馬懿,唐朝魯國公程咬金等皆其後人,可以說是華夏老祖宗之一。

    青州自古以來鍾靈毓秀,地臻天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範仲淹、歐陽修曾在此為官施政,他們皆成為後世為官楷模;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居住青州十餘年,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而且地處山東半島戰略核心地位,可以說是十分重要之地,一旦占領此地,就等於將山東半島切去,隨時也可以切斷大運河,而且它也是東三府下房州縣最多一個府,在吳橋兵變之中受災也較為小。

    本來青州的情形應該是幾個州府裏麵最好的,但是因為知府方若無根本就無心政務一心的撈錢,所以也把它的經濟水平拉低到了一般的水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