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51章忍無可忍(1/3)

    劉布他在接到命令以後,那是毫不猶豫的馬上回師。

    隻要他一天還沒有到總督朱大典的賬下,他就是登州的兵,還是聽從這邊的命令。

    何況他本來就不樂意現在去剿滅流寇,他都是被逼著去的,既然現在不用去,他自然是第一時間的放飛自我,馬上就命令部隊全力回擊,平定登州之亂了。

    登州激起了民變,這又是怎麽一回事?

    前幾天鄧炳文他不是吹牛,怕什麽泥腿子作亂,如果誰敢亂來,直接該下獄的就下獄,該罰的罰,該打就打,都抓去坐牢,看誰還敢鬧事?他那時候可是底氣十足的。

    但是誰也想不到,才過了短短的半個月,事情就發生了驚天的逆轉,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鄧炳文他是在吳橋兵變以後當上了知府的,前任知府是死於兵亂之中,被亂兵亂刀砍死了,即使是這樣子,他當上了知府之位,也是在朝中使了錢的。

    現在大明的朝廷,如果你想升官,一是朝中有人,二就是必須使錢這兩樣,必須有其中一樣。

    鄧炳文他是東昌府人,為了謀取這知府之位,他可是花了五萬兩銀子,他隻是德州府的推官而已,活動拿下這個位置,可是借了不少的錢,但是這應該是值得的,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隻要當上三年的知府,就算不怎麽貪,要弄個十萬兩,都是輕輕鬆鬆的事情,如果再貪一點,再黑一點的話,弄個二十萬問題也不大。

    但是來到了這裏以後,他才知道事情不是他想的這麽簡單,登州地區經過了吳橋兵變以後,治下的七個縣都遭受了兵災,官軍和叛軍在這裏反複的交戰,許多地方打成了白地,民間受到了致命性的掠奪,基本上都沒有什麽財產了。

    而自從平定的吳橋兵變以後,更坑的事情來的,他倒是想大撈一筆,誰知道朝廷頒下了旨意,那就免地方三年的錢糧,以幫助地方的恢複,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借口收稅撈錢了。

    不過這些條例可是難不了他,正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馬上就想出了,朝廷免的是田地稅,不免遼響和練響,他通過征收遼響和練響,也可以撈到不少的錢,但是他的想法沒有獲得巡撫大人的支持,巡撫大人不允許他巧立名目的收稅,他也就無可奈何。

    鄧炳文他心裏麵愁啊,如果不能夠迅速的撈一筆錢,還了他欠債的話,三年任期一滿,也不知道去哪裏落腳,到時候他欠下的債,這該如何是好?

    正好此時發生了中都被攻陷,皇陵被毀的這樣大好事件,連巡撫大人他也是小廟失火--慌了神,同意他的計策,同意在地方收稅的,難得巡撫都同意了他們收稅,他第一時間就組建了一支屬於自己的稅丁隊伍,專門為他收稅。

    這一隻稅丁隊伍,打著收稅的名義,就跟搶差不多了,他們是按人頭來收稅,無論是誰都得交二兩個人頭稅,如果不肯交的話,直接就破門而入,把你家裏麵值錢的東西都給搬走,就是雞鴨牛羊豬這些東西都不放過,隻要是值錢的東西,就往家裏麵搬,更為可恨的,就是連人家的小媳婦或者是小姑娘,都敢往他們的稅所裏麵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