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195章新的計劃(1/3)

    但是有句話叫做樹欲靜,風不止。

    孔友德他們占了好處就想做縮頭烏龜,哪裏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鄭紫寧正在策劃對對麵旅順口實施一次打擊。

    劉布他說道:“現在好像不是時候,即使我們能夠橫掃他們駐紮在旅順口的這支艦隊,但是我們也無法趁機占領金山衛,因為我們的軍隊還沒練成,實力不足。“

    鄭紫寧說道:“我們為什麽要占領金山衛,我們隻要控製旅順口就行了。把旅順口這支艦隊給滅了,他們就沒有跨海攻擊我們的能力了,然後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成親了,我最怕就是我們成親的時候,建奴來湊熱鬧,那就麻煩了。”

    劉布說道:“朋友來了有好酒,紂狼來了有火槍?”

    洪武四年,殘元勢力在遼東仍然猖獗為患,朱元璋便任命馬雲、葉旺為定遼都指揮使,率十萬大軍自山東蓬萊(登州)出發,乘船跨海到獅子口登陸,因旅途航海一帆風順,取旅途平順之意,遂將獅子口改稱旅順口。

    明軍登陸後,便在旅順用木柵欄建了一座北城,用以臨時駐兵屯糧之用。然後,到達金州後繼續北上,控製了遼陽以南,直至整個遼東地區。

    遼東因戰亂破壞,明初的經濟基礎薄弱,衛所屯田也一時難以成規模,為了解決軍需,大批軍糧要從山東乃至江浙閩地區海運輸入,後來遼東屯田軍糧基本自給,所以大規模海運軍糧活動停止,但棉布、冬衣、軍餉、小額軍糧等仍由旅順口登陸運往各地駐軍。

    旅順口為金州衛(後世大連)轄下,太祖皇帝朱元璋曾設遼南四衛和遼西四衛,遼南四衛為金、複、海、蓋,首衛在金州,大明朝在遼金土城基礎上修建了一座磚城,便是現在金州城區的雛形,磚城城牆周長在3公裏左右,高達10米,在整個遼南地區已是一座很大的城池。

    當時的金州衛領軍五千六百人,下轄六個千戶所,在遼東都司的統治區域內,金州衛的屯田麵積最大,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到了明年間,金州衛共居住人口六萬人左右,平均每個村落都有七八百人。

    建奴崛起以後,戰火重燃,金州衛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之一,建奴勢大,橫掃遼鎮,所向披糜,但是在攻下這城市以後,令金州衛荒廢了。

    他們因為沒有水師,這裏隨時會被明軍隨時攻擊,所以說他們也沒有把握守好,幹脆就把它荒廢了。

    但是在孔友德他們叛逃到這裏以後帶來了一些水師,這就是為他們守衛這一座金州衛提供的可能,因為他們有水師,可以駐屯大軍金州衛,利用水師南下,直接的攻擊登萊地區。

    所以建奴他們又把荒廢的金州衛進行了重建,在這裏駐紮了軍隊,隨時準備洗劫登萊地區。

    隻不過是他們才剛剛好準備南下,就看見了鄭家從南邊駛來的龐大艦隊,讓他們這一支水師見識到水師與海軍的分別,又把他們嚇的龜縮在旅順口裏麵不敢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