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192章見利忘義(1/3)

    介休曆史悠久,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曆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錄,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竟與母抱樹而死。後,介休即依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

    隋、唐時期一度設介休郡、介州。

    鄰縣靈石公元590年建縣前,一直為介休地,隋、唐時設介休郡、介州時,兼領平遙縣。孝義曆史上曾幾度並入介休縣。宋、元、明、時期,介休縣域和領屬關係基本保持不變。

    介休自古商賈雲集,民物浩穰。縣城四條大街店鋪林立,儼如都會。張蘭、義安、洪山、義棠鎮市麵除有京貨、雜貨等商號外,還有錢莊、當鋪、金珠鋪等商行。

    張蘭鎮每年九月下旬古廟會,屆時有文水皮貨、沁州麻貨、渾源挽具、上黨藥材、內蒙古騾馬上市交易。介休曆來挾資走外經商者眾多。

    介休人文薈萃,舊有“三賢故裏”之稱(春秋時介子推、東漢郭林宗、北宋文彥博)。

    介休縣也算是一個上縣,縣中首富範永鬥慘烈滅門,這也是轟動山右,轟動朝廷的大事,朝廷刑部可是派出了官員專門進行了查此案。

    這就給當地的知縣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知道縣嚴四海、進士出生,在這裏當上知縣以後也受過了範家的不少好處,他知道對方擁有極大的人脈,甚至連朝中的尚書、閣老都挮得上話,所以他一直非常巴結範家,結果在範家滅門以後,他還是十分賣力的為對方去追查凶手的行蹤,他還組織了當地的衛所軍和衙役、民壯們組成的聯合搜索隊,追殺遼東複仇軍的下落,結果他們在綿山腳下中了敵人的埋伏,基本上是全軍覆沒,這下發生了這麽駭人聽聞的事情,嚴四海也受到了朝中官員的彈劾,令他非常的被動。

    如果不是要背著這麽一個巨大的黑鍋,估計這個時候他已經被就地免職。削職為民了。

    特別是聯合搜索隊去追殺遼東複仇軍的時候,中了敵人的埋伏,死了三百多人,這麽多人死了,光是撫恤就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這些人因為是受知縣嚴四海所派去送死的,所以苦主的家屬們天天就圍在他的縣衙裏麵鬧,向他討要一個說法,向他討要賠償錢。

    如果以前範永鬥還在的話,他跟範永鬥一句話,對方就會把錢出了,但是現在這一筆巨大的支出,讓他來出,那是不太可能。

    範永鬥一家被滅了門,據說被殺了個光,除了在張家口那裏有幾個偏房的在主持業務,暫時回不來以外,其他的都死光了,聽說範家滅了門,很多人就搶著來吃絕戶,紛紛的搶奪他們田地店鋪,這一點就連嚴世海他都不例外。

    但是就是因為嚴四海他也搶了不少範永鬥的家產,所以這麽多死者的苦主家屬們紛紛的都盯上了他,讓他賠錢讓他賠撫恤,這讓他非常的頭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