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181章亂世天堂(1/3)

    劉布他算過一筆賬,如果以他們現在的情況下,他父親離開了臨清稅關,光是運糧食這一塊就可以拖死拖垮他們,成本擴大兩倍。

    本朝時期海運相比元朝時期有所衰落,人們最初反對海運,既是海禁,又源於海運多風濤之險。海上運輸在本朝時期被認為是十分艱辛而冒險的事業,特別是長途航運,本朝初年,遼東軍餉短缺,令從江浙往遼東運糧,結果有近一半的運糧商船沉覆在大海之中,盡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海運經驗,但長途航運仍被視為十分危險的事業。特別是在季風季節,一般隻有大型海船才敢貿然出海,而且必須“習知水性風勢”,“詳悉水勢地形”。

    本朝結束亂世,承惠於隋唐、元朝的運河發展,從而大力興運河而罷海運。

    成祖肇建北京,轉漕東南,水陸兼挽,仍元人之舊,參用海運,逮會通河開,海陸並罷。

    漕運雖較海運安全,但是運河的修建及使用亦有諸多弊端。

    維修運河費用巨大。運河年年淤塞,年年修築,浪費錢財。

    本朝名臣丘浚較早提出了恢複海運的意見。他在成化二十三年進《大學衍義補》,提出海運與漕運並行的意見,其言:

    “海舟一載千石,可當河舟三,用卒大減。河漕視陸運費省什三,海運視陸省什七,雖有漂溺患,然省牽卒之勞、駁淺之費、挨次之守,利害亦相當。宜訪素知海道者,講求勘視。”

    雖然其說未成行,可以看出海運有運量大、費用低、省人力等好處。

    隻是大明已經使用運河幾十年,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體係,誰敢反對誰就得死,所以才會形成了明明海運成本低,卻始終不使用海運的原因,就因為觸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這也令本朝的海運還不如宋元時代。

    劉家他們以前有劉家老爺當上臨清稅關主事之職,他們可以通過以最低的成本拿到了糧食,但是他不當這個官以後,也意味著劉家的勢力退出運河,他們在運河的船隊的成本就增加了兩倍,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可以把糧食當豬料的時代了。

    而且還有一點,即使他們可以把糧食運到了濟寧,再由濟寧把這些糧食通過青州,運轉到膠東各地去賑災,它的運送的成本也是相當的高。

    但是他們現在使用海運,直接的把糧食從江南、淮安一線運到了浮山這裏來,那就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依舊是豬料價了,最終無論是海上的運送的成本還是陸地上運送的成本,都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說他們跟鄭家之間的結盟就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讓那些不熟悉大海的人走海路,他們怕的要死,官方的船隊讓他們走海運,可以說能夠把東西一半都弄沉沒了,而鄭家的船隊卻是走海上的老行家,他們都能遠航道馬尼拉或者是巴達維亞一線去做生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