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第十四章 生活(2/2)

    1.出家的生涯規劃:第一個十年,為培植福德因緣的階段,應學習持戒的生活,苦行作務,熟悉各種佛事行政。第二個十年,為廣學多聞發心的階段,奉行慈悲,立誌為眾,隨緣參學,以專經專論作為自我的密行。第三個十年,為住持道場教化的階段,弘法教化,安僧辦道,將其經驗傳承後人。第四個十年,增上發心,伸廣長舌,作獅子吼,講說佛法,度無量眾。第五個十年,為放下萬緣遊化的階段,隨緣自在,遊化各方,樹立慈悲形象,著書立說,令法音流傳十方。

    2.在家的生涯規劃:第一個階段,重視信仰的增進,如:聽聞正法,布施結緣,參與共修,義工服務等。第二個階段,重視慧解的加強,如:研讀高僧傳記、佛教曆史、宗派專書等,深入經藏,以法樂自娛。第三個階段,重視修持的內涵,如:自我的修行:念佛、禪坐、誦經、拜佛等;大眾的修行:為教奉獻財物、勞力、智能等。能夠明了修持的內涵所在,肯定參與教團的活動,即是修持。第四個階段,為輔助教團弘化的階段,把經驗傳承給後人,協助教團的發展。第五個階段是學習出家的生活,受持齋戒,離俗世家,閱讀經藏,著書立說,破邪顯正,講說佛法,協助教化的工作。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以自利利他為根本,不求速成,不急功好利,以知苦惱、知慚愧為內學,以期進入莊嚴成熟美好的佛國淨土。

    五、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1.不自苦:應衡量現實的經濟狀況,不必存有與人比較的心態,隻要隨力布施,即使微分供養,也會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

    2.不自惱:凡所有施,皆隨喜隨緣,不須為難勉強。

    3.不後悔:布施後,不生懊悔之心,不計算功德多寡,隻問耕耘,不問收獲。

    4.有意義:布施就像播種,種子要落在肥沃的土地,才能有豐富的收獲。選擇一塊具有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利益大眾的福田,讓每一分的布施,都能發揮無限的功用。

    布施之道,除了不自苦、不自惱、不後悔、有意義之外,還要有歡喜心、恭敬心,懂得細水長流之道。此外,身體的禮敬、勞動服務;言語的讚美,傳播正法;心意的隨喜及智能的貢獻,並對於眾生無畏的布施,給予信心、希望、方便,更是布施的真諦。

    【注解】

    [1]乃佛陀應化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相。與八十種好(微細隱密者)合稱“相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